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红楼]吾皇黛玉》 220-230(第12/28页)
济。
长久以来中原都是通过“仰僧善道,化导愚俗,消弭边患”的崇僧敬教政策,治理乌斯藏及朵甘地区。为此敕封了许多番僧。
再利用茶马贸易,封贡互市的羁縻御边政策,中原朝廷回赐远多于贡献,以此来牵制羌塘高原诸部的僧俗首领,使之不敢叛离中原。
西番许多人出家,一方面是信仰使然,另一方面是利益驱动,甚至贫苦农奴中还有被逼无奈,而剃发出家的,往往是被征做僧奴,去服侍上层扎巴。
眼下在羌塘高原,僧尼占到人口的四之一,甚至每个多子女家庭都有人出家。
在这样的环境下,修行人多,有所成就的人也多。故而加深了众人对西番多高僧的印象。
而且教权甚至可以凌驾在王权之上。朗达王子在家中行三,他的两位兄长先后出家,都是教派中的领袖人物,权力甚至比他这个继承王位的人还要大。
林溆又道:“目前滇南候选做优婆夷代表的四个人,都在观慧修行的寺庙‘解脱林’中学习。姐姐若想参加辩经,需要先战胜她们每一个人才行。”
黛玉略一思忖,道:“那就尽快安排我们互相辩难,斗智决裁,选出最合适的人选。”
“那就明日吧,我们一起去解脱林寺,顺便看望观慧尼师。”贾敏道。
在北临玉龙雪山,南至龙泉,是纳西族的故地,这里风景秀丽,民风淳朴。在苍松翠柏掩映之间,依稀可见延袤数里的解脱林寺。
这里竹林蓊郁,曲径清幽,岩石之畔有禅洞,以供尼众修止。
及到庙阶,展眼是飞楼梵刹,瑞烟浮动,大雄宝殿下椽头彩绘,浮雕斗拱。
镀金的三世佛像高耸近梁,相如月满,目似青莲,神韵宁和,有一种沉静而威严的美感,震慑人心,令人不敢直视。
晴雯甫一进殿,心头咯噔一跳,不由双手合十,小声道:“姑娘,我从来问心无愧,为何看到佛像还会感到害怕呢?莫非我重生一世,乱了因果,要受惩罚?”
黛玉莞尔一笑,摇了摇头,道:“就好比平民百姓进衙门,两班皂吏要先杵着杀威棒,高声呼喝。为的是震吓,先挫伤人的信心和勇气,让来人不敢妄言乱语。
而在你面前的佛像,比你高大十倍有余,对比之下,你就会觉得自己越发卑微。而自动自觉地赋予佛像崇高与神圣的寓意。
人都有贪嗔痴慢疑之弊,面对比自己高大的佛像,傲慢之气就轻易被摧伏下去了。”
贾敏也笑道:“而况你是血肉凡胎,他是金身不坏,如此你又更觉自己微如蝼蚁,胆怯敬畏之心就升起了。若来个真不真假不假的师父为你答疑解惑,他兴许会说你业障深重,向你化布施,你就乖乖拉开荷包舍财免灾了。”
晴雯恍然大悟,“原是这么回事!”她理解了这一层含义,再看到那些忿怒凶恶形态的神佛之像,也不会畏惧了,一切不过是人为营造的氛围而已。
黛玉想代表滇南信女辩经,自然不便顶着茜香国林帝的头衔,吩咐晴雯喊她姑娘,只与母亲、弟弟作一般居士清净打扮。
林溆将她们领到一处竹林精舍前,就止步了。
“我是男子不便入内,先去藏经阁阅藏,等你们出来。”
竹林掩映中有三楹精舍,只用碎石子铺就一段曲折小径,路旁有一石竭,题了“止观”二字。
三人走上前轻推柴扉,就看到禅房之内,有一庄严端秀的尼师在禅床上结跏趺坐,已然入定,四女在底下蒲团上喃喃默经。
秋风瑟瑟,吹得檐下铎铃阵阵,如钟磬之声。观慧尼师闻音出定,展眸看向来人,双手合十道:“光阴捻指,长旅如寄,檀越远道而来,久违了。”
大家相视一笑,不约而同唤了她一声:“四姑娘。”又一齐改口道,“观慧大师。”
惜春起座下来,请他们在罗汉床上坐了,命近侍自己的沙弥尼给她们上茶。又让四个默经的姑娘也一并过来见客。
这四人便是来争竞优婆夷辩经人选的,贾敏请问众信女居士何号。一名不梦居士,一名不情居士,一名不愁居士,一名不恨居士。
众信女又问黛玉何号,黛玉不假思索地道:“我不过是草木之人罢了,索性自云草木居士。”
惜春会心一笑,道:“原说无遮大会,何须善男信女辩经?只僧尼二众辩难就好。那边僧俗偏不肯依,说四众弟子缺一不可,倒像‘考度牒’似的难人。
恰巧我这里来了四副好刚口,又都是精熟经本的信女。我几次考校,都分不出四人的优劣来,正为这个为难呢。”
贾敏上下打量着惜春,见她一身白袍缁衣,尽显飘逸之态。清秀绝俗,韵格雅致,那双明澈的眼眸,恰似琉璃之珠,纯净无瑕。
怪不得人说学佛可以调柔人心,比之幼年时冷口冷心的无情模样,此时的惜春和颜笑语,倒是多了一些随和宽柔,说的话也不再有尖刻孤介之感。
大家闲谈过几句后,惜春就将黛玉来滇南的目的,向四位信女说了,又道:“既然滇南王引荐了草木居士来,那便请五位依经本,设疑难之题,互相问难。”
不梦居士率先道:“我四人恰各有一难未解,若草木居士能够答得上来,咱们就拱手让贤了。”
其余三人也点头应是,紧接着不梦居士提问道:“人入梦境,恁地自性醒觉?”
话音刚落,不情居士也问:“为情缠锁,心珠怎得脱缚?”
不愁居士笑道:“何以消愁?”
接着,不恨居士也笑:“云何无嗔?”
黛玉看向不梦居士道:“梦尚非有,况有梦境自性可说?①”又面对不情居士说,“定从戒得,外邪不染,内境自宁;慧从定生,定水不波,心珠自现。②”
“至于如何消愁解恨,那就更简单了。”黛玉看向不愁与不恨二人,道:“从谛现观,可永断一切愁忧炽燃。③‘云何无嗔,于苦苦具,无恚为性,对治嗔恚,作善为业。④”
四位居士面面相觑,一齐笑了起来,向黛玉异口同声道:“师兄果然勤策进修诸善法,我等自愧弗如,难荷辩经重任,还望师兄不负众望,为我汉传大乘一脉正名。”
其实黛玉早认出了这四人,她们是太虚幻境的仙姑。不梦居士即是痴梦仙姑,不情居士即是钟情大士,不愁居士即是引愁金女,不恨居士即是度恨菩提。
见四位仙姑就要告辞离去,黛玉心知她们下凡来此,必是有要事相谈,亲送她们出竹林精舍,留母亲与四妹妹叙旧。
走到一处幽静无人的静思亭上,黛玉问她们:“四位仙姑特下凡尘,所为何事?”
四人面面相觑,之后齐齐屈膝下拜,“恭贺绛珠仙子位列仙班!”
黛玉一愣,疑惑地眨了眨眼。
痴梦仙姑道:“绛珠仙子谪居凡界已逾双十之载,济世救民,普度众生,光明徧彻诸天,仙格已成,随时可脱红尘之境,羽化高登三十三天。”
话说间,黛玉周身金光万道,虹霞绮丽,祥云围绕着她飞舞缭绕,迫使她双足离地,腾空而起,徜徉在天际。
引愁金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