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我,班主任,被迫营业》 140-160(第26/28页)
身就对自己言语羞辱,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我的梦想是进入农科院工作。我知道,自己从来不是个好学生,也从来没有做学术研究的能力,但我擅长分辨长相类似的不同种类植物。我愿意利用自己这点微不足道的所谓‘天赋’,当一名普通的技术员。我的理想是:为了华国农民能够少辛苦1%而奋斗。”
孙志亮的演讲稿,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听到这里,不少同学甚至还有些意犹未尽。
“少辛苦1%”,听起来有些幼稚,又少得不足挂齿。
出身农村家庭的几个同学却在想:一年一共365天,少辛苦1%,若是能让他们的父母一年多睡三四个好觉,也能让他们脸上少几道皱纹、腰弯得再慢一点……
就连带头起哄让孙志亮这个太子爷“滚下台”的出头者,此时也不说话了。
他想起那位被嘲笑、被排挤,最终却因为心理压力过大,不得不转学的农家孩子刘重。刚才,跟着他喊“后浪滚下台”的人,有不少也曾对刘同学出言不逊。
反正,跟风嘛。跟风作恶的人,甚至都不会意识到自己在作恶。
当然,活在这世界上就要接受物种多样性。也有同学听了孙志亮情真意切的演讲,不仅无法共情,还依然对孙志亮所说的一切嗤之以鼻。
“听他说说就得了,现在都是机械化耕种,农忙也就这么几个月而已,哪还有活得那么辛苦的农民?”
张处长不得不承认,她也被孙志亮震撼到了。
这种震撼,不带有任何需要讨好孙校长的意思,而是震撼于他一个富家子弟,眼里依然放得下那些生活得艰苦的人,而不是将自己所享受的资源当成理所当然,用父辈的努力,把苦难者无情地踩在脚下。
以前,张处长自己都考虑过:退休之后,和老公一起搬去乡下,包一亩田,随便种点蔬果,生活惬意又美满,还能体会到收获的喜悦。
但她也从未想过,她能体会到收获的喜悦,是因为收获对她家而言并不是一件有压力的事。有的收就收,没得收,她也有足够的积蓄,不需要节衣缩食。
孙志亮演讲的内容与他身份的巨大反差,引发了极大争议和轰动,以至于赵华枫这个“自带流量”的同学上场时,都没有多少人讨论了。
赵华枫的演讲是六人里最简单的,或许也最符合国旗下演讲的八股文结构。
即使她再希望王伟的英雄事迹能被公之于众,赵华枫也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
演讲并没有过度夸大那篇文章在体育生选拔整改行动中的作用,她只在演讲的末尾简单提了一句——
“投下的一块小石子激起了千层浪,国家重视起了这项议题。接触了黑暗后,我重新看到了希望,也让我看到了文字的力量。”
演讲稿读完,赵华枫忽然觉得缺了些什么。
想起之前顾青丽、孙志亮两人的演讲,她心生感慨,即兴加了一句话,倒是为10班几位同学的演讲做了一段总结陈词。
“三中精神教导我们开阔眼界,追求卓越。愿大家在越走越高的过程中,也能看到脚下的世界,心怀天下,兼济天下。”
讲完这一句,赵华枫很得意。这可不是高老师帮忙润色过的演讲词,而是她即兴编出来的!
刚才,在主席台场边等待上场,顾青丽说她想当一名急救调度员时,台下听众的眼神充满了鄙夷;孙志亮声情并茂地说起他在农民家庭的经历,台下也有不少人不屑一顾,认为事不关己。
这一切,赵华枫何尝看不见呢?
幸亏自己为了调查记者这个职业努力了大半个学期,提升了文学素养,否则,还不一定在短短几秒钟内就想能出这样一段总结陈词呢。
尽管10班的平均成绩在高一年级是当之无愧的倒数,选上来演讲的六位同学也不都是好学生,但是,10班班的国旗下讲话,反倒为全校师生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或许的确有学生,从小立志要造火箭,并一直朝着那个方向努力。但是,当一个年级连着三个班都有同学说,“小时候在电视上看到的某某航天飞船发射的场景让我激动得睡不着,所以我的梦想是造火箭”,并且这些演讲之间的间隔不过一两个星期时,听众就会觉得——太假了!
10班六位代表的理想职业,有刑侦专家、记者这些相对高大上、符合“三中学子平均梦想水平”的,也有训犬师、城市园艺师这类十分冷门、但听起来也听有趣的,更有农业技术员、急救调度员这种,完全不在“三中精英学子标准理想职业列表”里的。
初听,不少人觉得荒诞。10班孩子的愿望,朴实得让人匪夷所思,却因为真实而显得弥足珍贵。
就连在教育理念上与高松然多有分歧的年级组长邵元虎,都不得不承认:10班,在高松然治下,比那些成绩更好的实验班,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气质。
一种独属于青年人的气质,一种“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的热忱。
当然,对生活的热忱,无法以邵老师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更无法变成对学业的热忱。
学业压力,在10班半数同学眼里是不存在的。
寒假作业依然难以上交,惹得林老师上物理课时恨铁不成钢地骂道:“瞧瞧你们,一个个在主席台上能说会道的,出尽了风头,怎么就不好好写作业呢?我布置的物理作业也就一本小册子而已,有那么难吗?”
“有——!”后排的顾凯兴拖长了音,毫无廉耻地答道,又逗得全班哄堂大笑。
第160章 10班只有一个独苗参加
高一下学期的第一项年级活动是英语口语大赛。原本, 10班根本没人报名。
不过,在赵华枫的拧头威胁下,英语课代表杨陶璐成了10班的独苗。
高松然也劝杨陶璐:“我是教英语的, 结果咱们班连报名的都没有, 多丢我面子?你是课代表,英语成绩又好,就给同学们做个表率嘛!”
杨陶璐有些不太自信。虽然她的英语成绩可以算是10班数一数二的, 但她知道,参加口语比赛的多数人, 都是家境优越的孩子。
好一点的, 暑假去国外生活一个月, 成天浸泡在说英语的环境中;差一点的, 也能聘请专业口语老师或者报口语课外班。
这些条件,杨陶璐家都不具备。在她看来,自己学的是典型的哑巴英语,考试技巧有了, 但实际运用起来还是一团糟。
高松然希望杨陶璐参加的真实原因,倒不是因为她英语课代表的身份。只是高松然想利用学校活动这次契机,验证一下杨陶璐的天赋“异口”, 系统到底是不是按照“异口同声”——同声传译这条解析思路走的。
三中的口语大赛办得隆重,分为多个环节。预赛,每位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和主题演讲。
决赛就有趣多了,不光包括情景对话、小组讨论等需要选手之间合作完成的环节, 还有像运动会时一样的年度特色项目。去年,三中请到了一家澳国外企的人事经理, 增加了一项比赛项目——模拟面试,考察参赛选手的临场表现与反应能力。
小道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