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220-23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三国]谋士不可以登基吗?》 220-230(第21/26页)

大,因为邺城那边绝不可能给出一个在此之上的名头!

    但有了大将军之名,要填补长安粮仓,却有了往来的理由了。

    乔琰明摆着对刘焉这边的好感不高。

    听闻两日前,张鲁还因徐庶和杨丰之前贸然夺取故道和散关之事,发出了一番质问。

    他虽也知道这两人夺关,乃是响应乔琰自凉州进取关中的作战,但背靠后方的汉中,又必须给天师道信徒做出一个交代,张鲁还是在年底发出了这番问责。

    他倒是挑了个合适的时间发难。

    毕竟他所打的算盘,便是刘虞登基之前绝不会对他们这些友方势力做出什么针对。

    谁知道这会儿,在这建安元年元月初一的登基仪式结束后,这件事就被搬在了朝堂上。

    乔琰理直气壮地说道:“我昨日已对陈仓方向发出了调令,以徐元直并盖元固等人将米贼自武都驱逐出境,为防与刘益州交恶,今日便为他请一大将军位何妨。”

    卢植在旁听得有点想笑。

    乔琰这表现,还真得算是一出权力制衡,以及和周边的关系维护。

    但这个让位中,绝无任何一点对刘焉的惧怕和讨好之意。

    盖勋在凉州的声望配合上徐庶此子的指挥,即便那张鲁在武都郡内行天师道传教,聚拢了不少的人手,大概也不可能还能再在凉州站稳脚跟。

    换句话说,这个大将军位乃是一出甩了一巴掌后给出的安抚。

    这一面是在说,张鲁是张鲁,刘焉是刘焉,她针对张鲁做出的军事反击,和刘焉本人没有一点的关系。

    另一方面也是在说,他在有了大将军位置的同时,也该当在指挥军事调度上为国考虑,少做出一些不经由深思熟虑的打算。

    更有意思的是,她是在大年三十发出的出兵指令,这就把刘虞这位天子从中的关系撇清了。

    上首的刘虞也自然听明白了这种潜台词,在这等情形下,给刘焉这个大将军的位置确实有其必然性,只是这样一来……给乔琰的位置就难免低了些。

    刘虞自觉,这好像对不起乔琰为汉室所付出的努力,也对不起她彼时的救援之恩。

    在暂时推后给武将定夺官位、先行散朝后,刘虞将三公都请来了此地商讨。

    卢植说道:“我看烨舒此提议妥当,陛下并非孝灵皇帝子侄,乃是以汉室宗亲身份即位天子,益州牧刘君郎为鲁恭王之后,师从司徒祝伯休,在天下宗亲中也是一流的,直接剥夺其大司马之位确实不妥。”

    “方才在散朝后烨舒又问了我一句,莫非没有这个大将军的位置,她就胜不得袁本初了吗?”

    卢植朝着刘虞俯身一拜,说道:“若陛下真觉得未能给烨舒以大将军位,是对其有所亏欠,令她领骠骑将军位之余假节钺,又或是效仿昔年孝武皇帝与霍骠骑之名就是。”

    何为效仿刘彻给霍去病的名号?就是在骠骑将军前加“大司马”三字,以示这骠骑将军与他人不同。

    当然,此大司马非彼大司马就是了。

    刘虞沉吟一番做出了决断。

    在第二日的朝会之上,宣读给武将的旨意便是——

    以益州牧刘焉为大将军。

    以并州牧乔琰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出征期间假节钺,可享开府募府掾之名,同领凉州牧之权。

    以皇甫嵩为车骑将军。

    以荆州牧刘表为左将军。

    袁术领豫州牧之余加前将军号。

    孙策领扬州牧,加征东将军。

    当然,今日所颁布的并不只是武将之名。

    三公之下的九卿并未全数填补,但有几个名头已可落定了。

    比如说被乔琰举荐为弘文馆馆主之一的陈纪,便是九卿之中的大鸿胪,执掌礼宾之权。

    执掌财政的大司农位置,则落到了程昱的手中。

    掌卫兵的卫尉一职,由刘虞的武官从事鲜于辅担任。

    与卢植黄琬等人同往长安而来的士孙瑞为光禄勋。

    九卿之下,将往乐平修养的荀爽,领光禄大夫之名,不在朝中任职,加金印紫绶之荣,也即金紫光禄大夫。

    荀彧如乔琰先前和他所说的那样,领侍中之名。

    按理来说,侍中的作用应当是协助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但在尚书令尚且空缺的情况下,协助三公处理外朝政务便是。

    余者不予赘言。

    这些尚且空缺的高位与弘文馆对外做出的募集贤才举动,无疑是一个更让人趋之若鹜的信号。

    但不管弘文馆中到来的名士是何种争相表现以图上进的状态,在此时有一队人,在从赵云这里又领取了一队扈从后,从斜谷道朝着汉中方向而去。

    他们要去颁布给刘焉册封为大将军的旨意

    负责宣旨的乃是在刘虞担任幽州牧时候的从事齐周。

    在刘虞即位天子后,他在九卿之中的大鸿胪之下任职“大行”,因诸侯王列侯的敕封与夺爵,都由大鸿胪部门主管,故而这敕封相关事宜,就交到了齐周的手里。

    他朝着与他同行的另一人望去,对对方还带着个戴帷帽的姑娘出行益州这件事,简直不知道该当如何评价。

    若是如乔并州那般……不,便是如那位新被委任为凉州别驾的陆夫人那样的,齐周自觉也没必要说什么。

    可他分明只见到被此人带来的姑娘连面容都并未露出,又对这位同行之人以“老师”相称,听起来便像是那并州的乐平书院中的学生。

    再说到他这个同行之人,齐周就更觉得有些莫名了。

    此人的名字,在乔琰麾下好像实在不能算是出名。

    按照他对自己的介绍,他自称名叫李蒙,表字公明,乃是司隶人士,早年间就投效去了并州。

    齐周与他在谈话间问及,何以早前并未听说过他的名字。

    那李蒙抚着胡须说道:“也怪并州有才之人甚众,才令我无有展露才名的机会。好在此番往益州一行,原也不是什么要务,正适合我这等闲人。”

    这个理由吧……勉强也算说得过去。

    但齐周自从跟着刘虞来到长安以来,很觉自己一个幽州荒僻之地的州府从事,一跃而成九卿的属官,在行动之间绝不能有任何的错漏之处。

    起码不能留下让人针对陛下的把柄。

    这样一来,他就将这次前往益州授官就看得尤其重视。

    他怎么想怎么觉得,自己这位搭档可能就是来游山玩水的。

    可琢磨了一番乔侯让出大将军位置的举动,这种只派了个应付差事的人同往,也不难理解。

    齐周想到这里,不由叹了口气。

    看来和刘焉打交道的事情,只能交给他了。

    李儒远远望见他的这个表现,摇头笑了笑。

    既是要在乔琰麾下做事,他显然不能再用李儒这个名字,但也不必像是乔琰所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