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真少爷竟被假少爷逼着科举》 60-70(第22/47页)
这整齐划一的声音,拦着了真正解释的声!”
见状,有两位国公领头,武将们是各个站的腰杆笔直。
面对如此截然相反的两帮朝臣,百姓们是齐齐表示认同的,甚至看向文臣们的眼神都带着显而易见的厌恶,就差把贪官污吏四个字直接说出口。
武帝将百姓的眼神尽收眼底,瞥了眼全都匍匐跪地的朝臣,不急不缓拉长了音调:“先前,顺天府尹说自己都没有署名权的时候,诸位被拿捏的爱卿怎么不一起开口?怎么,觉得李俊宏的遭遇不会落在你们身上?”
“当然,朕眼下更不解一件事,你们这群人怎么能够子弟光明正大的附籍在京城参考?”
“科考这规矩到底是谁制定的?”
“这大周的科举到底是为谁在选才?!”
“一句阁老条子,从上到下就全都哑巴了?”
迎着一声声质问,台下的举人们率先给出最为直观的反馈:“请皇上息怒,学生恳请皇上彻查大兴县县试,还天下学子还大周科考一个公平!”
“学生恳请皇上彻查!”
听得这一声汇聚一起,来自全国各地举人们的恳求声,武帝声音依旧冷得更冰渣子一样,不容置喙着:“今日定专门的《科举法》,详细规定与科考有关的律法细则!除朕外,所有人不得更改一词,不得做任何解释。日后若有条文不适大周盛世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修改的话,必须由大朝会当朝讨论。除此之外,有任何曲解视同谋、反!”
“诛家族三族,及其师门三族!”
所有朝臣心闻言心一凉。尚书以上的官吏们更是齐齐吸口气,自觉自己想明白了:武帝是直接集、权,率先把科考这选才制度牢牢拿捏在手里。
不容任何派系觊觎争夺。
有了制度,那因制度产生的人才,恐怕就真是一茬一茬的韭菜了。
就在某些官吏在暗暗揣测时,举人们闻言是毫不犹豫高呼吾皇万岁。
甚至有人高呼:“皇上学生斗胆,那今日呢,那今日这些徇私舞弊的朝臣呢?难道让他们仗着法不责众,难道让他们就逍遥法外吗?假设按律贬官,那我等苦寒地区的百姓们是天生就命、贱吗?我们是少交税了吗?为何有这样的父母官?不为民争取权利,想着欺上瞒下的父母官啊?”
苏敬仪闻言双眸一亮,恨不得看看发声的是哪位高人。
这话问的超级好,他其实看那么多小说也想问——喜提贪官污吏的穷苦百姓做错了什么?
不对,现在不是八卦感慨的时候。
而是这个想法跟他……跟他看过的扶贫思想可以联系在一起啊!
叫什么来着?
苏敬仪飞速转动绞尽脑汁琢磨着,边给吕勉一行人使眼色,示意帮着他做好抢“麦”准备。
与此同时开口的举人还在喊着:“学生张长海,北疆哈城籍实名不服!我们边关苦寒,我们百姓却也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纳税。那番邦敌寇来袭,我等还是率先就被抽调编入民兵,率先就拿着枪去战场。豁出去命保家卫国,亦也是慕圣人教化。结果呢?”
“学生斗胆,学生拒绝今日这些朝臣被贬为我哈城父母官!”
这喊声极其响亮,带着军号的威慑,以及情感亦也是真挚无比。引得镇国公一行人纷纷侧目。镇国公更是欣喜无比:“我哈城我北疆有举人能进京考试了?哈哈哈哈哈哈,我北疆也出文曲星了!”
定国公瞥了眼嘚瑟的镇国公,恨不得直接踹一脚。而后他出列跪地,声声铿锵有力:“皇上,末将斗胆,这学生谏言倒是极是。按律贬官,多为苦寒流放之地。可这读书人口口声声为开万事太平读书,那不应该哪里最困难就去哪里吗?为什么会将苦寒之地视作贬官之地,当做虎狼之地?”
“所以末将也不禁想问在苦寒之地的百姓做错了什么?”
边质问着,定国公斜睨一眼阁老们,带着告诫。胆敢这个节骨眼开口,他就豁出去剁掉!
毕竟这举人苗子说的对!
且把新科务实的好苗子直接往地方派,一直是武帝的措施。也是因为这点,不按着传统去翰林院修书的路子,以致于这翰林院也蠢蠢欲动,想要争权!
不过这回好了,有苏敬仪提出的“踹人”计划——打包去海外当传教士,开个孔子学院。外加上再搞个朝廷台,培养好苗子的务实技能以及体格(听说粪土金那两孩子一开始也是打过架,想武力制服某些刁民而后用利引导。当然经历旱灾的百姓有点特殊性。可不管如何好苗子体格肯定要好,否则就像今日,喊都喊不过其他人)。
展望着未来人才济济的美好局面,定国公迸发着杀气横扫全场,字正腔圆,说的通俗易懂:“末将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千年前中原可是河南一带,结果呢就是因为有人发展,这从前的蛮荒之地反倒是有了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在眼前的例子就是山东宁阳了。一个谁都不愿意去的小地方,还赶上大旱荒年了。结果因为县令奉命开荒招良策引入粪土金商号,所以三年时间不到农田恢复,倒是百姓红红火火安居乐业了!这例子足以见证,一个好的父母官重要性!”
“在地方上干得好,非但文臣能弄成考题就连我们武勋也看得见!”定国公沉声:“末将再说个例子,我等在朝的武将哪一个不是冲最苦最累最凶险的地方?哪一个身上没有伤?哪一个不是九死一生拼出来的?所以我们有爵位荫庇后人,所以我们祖宗配享太庙!”
“是我们自己拼出来的,不是大周对武勋好。是因为我们武勋冲危险的地方多。而文臣呢?至今配享太庙只有文正公只有张青天!只有因黄河改道驻扎黄河沿岸踏踏实实忙了二十多年的张青天。”
“至今只有张青天一人治黄河,治水患,哪里危险就在哪里!”
“所以大周按着律法规定,也给张青天颁了丹书铁券!”
“大周律法是公平正义明摆着的!”
“眼下是需要人像张青天一样,真正的做个青天大老爷,做百姓的父母官!”末了,定国公做了铿锵有力的总结。
刚准备抢麦的苏敬仪听得这番直抒胸臆的话语,眼圈一红,也跟着跪地。其实客观来说,土著百姓们也有智慧的,完全不用他苏敬仪仗着站在巨人肩膀上叭叭叭几句。或许有些人,甚至转动历史齿轮就只是缺个上下沟通的桥梁,缺一个开口陈情天下知的机会!
而今日便是机会!
苏敬仪目光熠熠,定定的看着绝对能够载入历史的一幕。
与此同时镇国公压住北疆出文曲星的亢奋,跟着叩首:“皇上,末将附议定国公!这文臣嚷着爱民如子,那就应该去最苦寒的地方,去踏踏实实的为民!而不是琢磨自身利益当官!而不是身在京城,离皇宫那么近,都不敢告状。知道自己遭受不公了都不敢告状,做个窝囊废!”
“说来我大周百姓不用盼北宋包青天,不用去羡慕戏文,本朝也有自己的青天啊!真真实实的青天!”
“怎么就没人宣传?还是说所有文臣害怕百姓记得青天,记得张青天为何是青天,为何配享太庙为何得丹书铁券吗?”
其他武将在这依旧洪亮的响声中,也单膝点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