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国师宠妻日常: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红楼]国师宠妻日常》 50-60(第29/31页)



    皇帝笑道:“这话安国公说得不对,贾家的人长得还是不错的。若真的好好读书,大小也是个探花。”

    等吃过饭,皇帝既然很是满意,又想给安国公面子,便让人叫来了今日的主厨张婶子。

    张婶子被买过一次,打击还是挺大的,那阵子可以说是万念俱灰,有了这么段经验,不说心理素质提高,但至少神经已经被刺激到粗大了。

    她还算大方的行礼,又夸顾庆之。

    “安国公是个好人,我们老爷那会儿重病不能理事,姑娘还小,又被贾家拿捏,若不是安国公来了,不说我们这些下人,就是老爷,原本养养就能好的,都能被他们气死。”

    皇帝微笑点头,玩笑道:“不愧是安国公教过的人。”

    他这是暗示张婶子捞着个面圣的机会,不说菜,也不说别的,只管说贾家不好,跟顾庆之一脉相承的。

    不过这话不好当着外人说得太直白,但是听懂的人都应景笑了笑。

    皇帝又问:“安国公最爱吃哪道菜?”

    张婶子回应道:“安国公爱吃金葱烧鸭。”

    皇帝一想也就回味过来了,他们虽然是一人一桌菜,不过上菜的时候,放在顾庆之面前的不是主菜“八宝糯米鸭”,而是那盘金葱烧鸭。

    皇帝笑道:“朕倒是喜欢吃这道糯米鸭。外皮酥脆,里头填的糯米——还能吃出来笋丁跟火腿,都是朕喜欢的,更难得还剔了骨头做成了葫芦的模样,越发喜庆了。”

    “外皮酥脆主要是趁热抹了蜂蜜,又大火下锅炸。剔骨倒在其次,多做几年厨子,都能剔骨的。”张婶子虽然笑着,不过紧张之余,笑得略显僵硬,但在场众人也没有要为难她的,一个比一个和善。

    “主子在外头奔波,我们做厨子的自然要好生做饭,国公爷喜欢吃鸭子,我们这些当厨子的没事儿也要学各种鸭子的做法。”

    皇帝很是满意,笑道:“那朕给你提个字吧。”

    纸笔都是常备的东西了,很快就有人端了东西来,皇帝想了想,大笔一挥,写了五个大字,“天下第一鸭”。

    顾庆之苦笑道:“完了,这原就是林大人家里的厨娘,又得了这字,怕是要给她开个铺子了。晚上林大人回来怕不是要骂我?”

    皇帝笑道:“你叫他来找朕!宫里御厨也有弟子在外头开食肆的,朕倒是觉得挺好。既伺候的好,越发不能叫人一辈子都是奴籍了。”他又跟张婶子道:“叫安国公给你出几个主意,保管你多赚银子。”

    张婶子道:“就是开了铺子,也天天给国公爷做鸭子吃!”

    “倒也不必天天。”顾庆之笑道:“既然陛下给了你这匾,咱们一开始就不走量了。开个好些的食肆,鸭子一天就十只,提前半个月预定,其余配菜不能选,只能说忌口,全看当日时鲜跟大厨心情。”

    他补充一句,“陛下就是这么吃的。别人不能高过陛下。”

    皇帝被他逗乐了,道:“听见了?就这么来。回头等空闲了,再去宫里教教御厨,尤其是这鸭子皮,他们炸得过于温和了,不及这个脆。”

    等张婶子谢恩离开,皇帝把话题又拉到了方才顾庆之提了一嘴的阶梯人头税上。

    “高祖皇帝将商人跟奴婢的人头税翻倍,是为了限制蓄奴,也限制商户。如今看来,的确是有些不合时宜了。”

    皇帝是个好皇帝,也是一心为百姓的,加上顾庆之剑走偏锋的思维方式引导,皇帝也想了很多。

    “前些日子安国公上的银子跟册子,特别是京城里能掏出五万两银子做亲事的有钱人家,里头多数都是商户。人头税不过两百四十文,对他们不过是九牛一毛。”

    皇帝还真算过这个,大魏朝一两银子能换一千五百文钱,偶有波动,按照两百四十文一丁,五万两银子就能给三十万丁交人头税了。

    虽然是以人头税开始,不过皇帝想的显然不仅仅是人头税,“去年国库的税银,八成都是农税。商户手里这么多银子,却只交这么一点税。田税三十取一,商税二十取一,如今看来还是收得太少了。今年京城周边粮食欠收,朕也想要减免田税。”

    皇帝说完,便定睛凝视顾庆之,“爱卿觉得如何?”

    不说什么历史的高度,跟古代重农抑商的局限性。

    顾庆之如今正经在这个朝代,又是皇帝宠臣,朝堂上的事情也知道不少。

    想搞个改革,朝臣们都是祖宗家法不可废,可真要不可废,大家这会儿还茹毛饮血呢,皇帝还能叫你陪葬呢。

    所以不管搞什么改革,都得从祖宗家法里找点大道理,哪怕找不到大道理,也得从明面上能叫士族得些优待。

    顾庆之道:“臣这些日子读书,读到‘士农工商’的出处,是春秋·管子里的一篇,原先的意思,是说士农工商一样重要,都是国家栋梁,不可或缺,不过如今这意思已经演变成了士最高贵,商人最低贱。如 今的人头税也是这么收的,今后若是要改,也得按照这个方向来改。”

    大道理说完,下头就是正经操作了。

    “寻常百姓不管是种地还是做些小买卖,都是能温饱偶有盈余,我想陛下想要的,也不是苛刻这部分人,而是兼并了许多土地的大地主,还有一年能赚上几十万两银子的大商户。”

    皇帝点头,“不错,爱卿继续。”

    “下来就是要一步步来,万事开头难,一开始不能引起太大反弹,也要用些温和的手段,叫官员跟百姓先习惯。”

    皇帝又点头,顾庆之便道:“就拿人头税来说,一开始只收家中奴仆上千的人家,直接就收五倍的人头税。”

    他详细解释道:“正经人家谁能有这许多下人?能有这么多奴仆的人家,一来是像荣国府这等不知好歹的勋贵,二来就是江南几个出名的大盐商。勋贵一向跟官员不对付,盐商嘛——”

    皇帝打断了顾庆之,“盐商能做到这么大,肯定是有官员庇佑的,怕是不太容易。”

    “那就换个角度想,有人要搞盐商,他们肯定是要向官员求助的,这也算是变相提高官员收入了。但是官员若是收受贿赂,还收得太多,嘻嘻嘻嘻——”

    顾庆之看着尹恩立,“到时候就烦劳尹大人出手了,这银子总归是要收归国库的。”

    不得不说这个角度很是清奇。

    尹恩立也跟他嘻嘻嘻了两声。

    顾庆之又补充道:“大盐商又占了许多盐引,他跌倒,下头许多小盐商就能吃饱,死盯着他们的人也不少,还都是自己人。只要开个头,后头就会比较顺利了。”

    “还有一点,是可以当做明面上的理由隐晦的说出来的,当成改革人头税的最重要原因。陛下受了世家的气,宫里太监宫女才多少?他们竟然敢用上千的下人,谁给他们的胆子,他们逾矩了!整治!必须整治!”

    “竟然连朕也编排上了。”皇帝笑道:“不过的确是个好主意。恩立,先从京城开始查,都哪些人家能有一千以上下人的。”

    顾庆之也笑,“若是陛下真用这个当理由,臣提议也别从一千开始了,人数卡在九百九十九,针对性更强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