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320-34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320-340(第22/29页)

另立新君!】

    德宗不解:“为何会有朝臣与宦官站在一起。”

    他们不是水火不容吗?

    武元衡、韩愈:相较于革新派来说,宦官还是可以沟通合作的。

    【在宦官俱文珍等人的一手操办下,三月,李诵长子李纯被立为太子,七月,宦官矫诏由太子监国,八月,太子李纯被拥立为帝,史称唐宪宗。顺宗退位称太上皇,这就是所谓的“永贞内禅”。】

    【主持变法的王叔文、王伾、韦执谊、刘禹锡、柳宗元、韩泰等人都被贬为地方司马,永贞革新宣告失败!】

    评论区

    “这就是古诗词鉴赏中经常提及的二王八司马事件。”

    刘禹锡:“小人当道,宦官祸国,吾不屑于与尔等同流合污!”

    柳宗元:“吾立志励材能,兴功力,致大康于民,垂不灭之声!却被排挤出朝堂之外,天道何其不公啊!”

    【永贞革新虽然是在顺宗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但顺宗已经因为中风失去了语言能力,主持朝政的是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因此政令上传下达的渠道极为麻烦,皇帝想要知道一件事,必须要一经宰相韦执谊,二经王叔文,三经王伾,四经宦官李忠言,五经宠妃牛昭容,才能被顺宗所知晓,变法之事因此横生枝节。】

    评论区

    “唐顺宗病重,王叔文等人挟天子以令诸侯是不争的事实,这也引起了朝臣的不满。”

    “革新派重用的人都是溜须拍马的投机分子,他们结党营私,贪污舞弊,自然无法取得大家的认可。”

    “韩愈称革新派为:小人乘时偷国柄。夜作诏书朝拜官,超资越序曾无难。他对革新派升官过速表示强烈的不满,并在撰写顺宗实录时,对永贞革新进行攻讦。”

    “革新派不屑于团结任何人,将所有人都变成了他们的敌人。有既得利益的守旧派,还有被剥夺了利益的宦官和节度使,几乎满朝皆敌!”

    “三位宰相中两位称病不合作,唯一一位支持改革的宰相韦执谊,还与王叔文产生了矛盾。御史中丞武元衡等人将革新派当做政敌,地方节度使也不遗余力的攻击革新派,再加上宦官掌握神策军,革新派的失败几乎是注定的。”

    ……

    【事后来看,永贞革新是一次失败的政治改革,此后,唐朝政治环境更加黑暗,宦官一手遮天,随意废立皇帝,朝臣分化为不同的朋党,彼此攻讦。】

    【革新派力主革新、推翻旧制、打击藩镇、削弱宦官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他们的执政能力却是失败的!】

    评论区

    “经过唐初多年的努力,寒门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与原本的关中士族、山东士族分庭抗礼,朋党之争逐渐形成。”

    “革新派便是以一个政治团体进行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牛李党争开了先例。”

    李治:“难道要重复汉末的党锢之祸!”

    武后:“党锢之祸是朝臣与宦官的斗争,党争却是朝臣之间的斗争。分裂的朝臣如何能抵挡掌握军权的宦官集团!”

    “永贞革新的失败,并没有结束唐朝对藩镇的打击,却再也没有朝臣敢于对宦官专权提出反抗!”

    “此后,所有皇帝都将自己提拔的臣子当做自己的私人所属,继位的皇帝都要将前朝的朝臣一概驱除,不论功过!”

    “唐朝的政治环境急剧恶化!”

    ……

    【次年,李诵病逝,终年46岁。】

    评论区

    “李诵去世前一天,宪宗对外宣布太上皇病重,第二天就驾崩了,总感觉他的死像是一场戏。”

    “他可能是病死的,也可能是宪宗和宦官暗算的,史书上语焉不详,这就是一个千古谜团。”

    ……

    太子李诵:原来如此,看来本宫的存在挡了不少人的路啊!

    李诵看着走进大殿的长子,神色有些复杂。

    他不知道自己的死与儿子有没有关系,一个早已中风的人似乎也不必在意这些。

    但他还是想知道自己的政治理想有没有实现,若是李淳(李纯)做的不好,将来便不要肖想太子之位了!

    【顺宗的一生堪称宠辱不惊,不论是接受祖父的才人成为自己的妃子,还是将自己的亲生儿子过继给父亲做儿子。】

    李世民瞠目结舌:朕这些后世子孙到底在玩什么?

    李治愤怒:才人这件事是不是过不去了!

    【不论是身为太子时的深藏不露,还是继位后的铁腕改革。不论是面对父亲对李谊的偏爱,还是被逼禅位。】

    【不论是位居九五,还是退居太上皇,他都是随遇而安的……】

    李诵微笑:父皇多疑,儿子有自己的主见,他夹在中间还能做什么!

    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也不枉此生了!

    第336章 元和中兴

    【面对德宗晚年的混乱朝局,永贞年间中途夭折的政治改革,忧国忧民的文人志士们也提出了自己的救国主张——】

    【以韩愈、柳宗元、白居易等人为代表,提出了文学上的复古主义,对当时的文体、文风进行革新,与欧洲的文艺复兴相似,他们也试图从意识领域挽救国家危机!】

    这一说法让天幕下的观众很是新奇。

    秦始皇:“意识领域?”

    汉武帝:“文字居然有这么大的力量?”

    李世民:“他们为何不通过入朝为官阐述自己的政治理念,而要走此弯路呢?”

    韩愈,柳宗元:……

    【古文运动在内容上复兴儒学,强调以文明道,形式上反对空洞无物的骈文,提倡恢复汉魏言之有物的散文。】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涌现了一大批现实主义的诗文大家,也让我们对中唐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

    【韩愈的《师说》揭露了因为当时科场的黑暗,朝廷的腐败,吏治的混乱。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从而放松学业,朝堂上下都看不起教书之人,士大夫既不愿求师,也羞于为师的社会现状。】

    天幕上也出现了韩愈的文章:

    孔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三人行,必有吾师!”

    朱熹:“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纯可以当着作者的面,听他讲解文章背后的故事:“这是博士在贞元晚年做的文章吧,朕也曾听人讲过。”

    韩愈:“回陛下,臣当时担任四门博士,却发现国子监学子作风散漫,耻于下问,长此以往,选拔出来的人才都是庸庸碌碌之辈,如何能协助陛下治理国家!”

    【白居易的《卖炭翁》揭露了宫室制度的腐败本质,《观刈麦》描述了普通百姓的贫苦生活,他们在两税制之外还要承担繁重的苛捐杂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