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320-340(第23/29页)
李适:“怎么还有一个《观刈麦》,白卿到底写了多少诗?”
白居易:“臣也记不清了。”
可惜写了这么多也没有引起皇帝的重视……
【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通过捕蛇人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抓蛇抵税,揭露了苛政猛于虎的现状!】
李适:“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民间居然有如此多的苛捐杂税吗?”
白居易:“地方官吏、节度使擅自加税,各地赋税标准不一,百姓承担着繁重的赋税,朝廷却一无所知。”
【韩愈的《谏佛骨表》更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沉迷宗教,以佛教自欺欺人,不听劝谏,试图逃避现实的宪宗皇帝……】
李纯:……
【中唐的诗人大多活跃于宪宗元和年间,我们都知道白居易被贬了,韩愈被贬了,刘禹锡、柳宗元被贬了,李贺怀才不遇,英年早逝……因此我们对宪宗李纯便有了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一个昏庸无能、不能识人的昏君!】
李纯三观破裂:“难道朕留在史书上的形象便是如此吗?”
【但事实如何呢?】
【唐宪宗李纯是顺宗李诵的长子,但他的母亲曾是曾祖李豫的才人,他的一个弟弟被祖父李适收养为子,因此家庭关系颇有些混乱。】
评论区
“后来李纯迎娶了郭子仪的孙女为妻,这位姑娘是郭暧与升平公主之女,升平公主与德宗李适是兄妹,按照辈分郭氏应该是李诵的表妹,却嫁给了他的儿子李纯。”
“郭氏父辈有功于朝,母亲又是皇室公主,因此颇受宠爱,他们的长子李宥,就是后来的唐穆宗。”
郭子仪嘴角抽搐:若是他活着,定不会让自家再与皇室联姻。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总有一种朝不保夕之感……
【他出生第二年祖父德宗继位,幼年又经历了奉天之难,被迫早熟。很小的时候便表现出了不凡的天赋。】
【宪宗李纯的偶像是唐太宗,和开元年间的唐玄宗,他想要做到“太宗之创业”、“玄宗之治理”,但最后却活成了一个小号的唐玄宗!】
李隆基:“此言何意?”
李纯:“难道是先明后暗……”
朱元璋吐槽:“就你还敢说效仿太宗,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朱标:“宪宗是最有可能力挽狂澜的皇帝,却半途而废,殊为可惜。”
……
【李纯继位后,奋发有为,励精图治,鼓励大臣直言上谏,他则虚心接纳,“为君推诚,为臣尽忠”这才是正常健康的君臣关系。】
评论区
“军国枢机,尽归之于宰相。”
“能用忠谋,不惑群议。”
“唐宪宗先后任用了一批年轻有为、有才干、力主削藩、反对宦官干扰军政的宰相。”
“他的周围还有一批正直敢言的谏臣,如左拾遗白居易反对宦官挂帅出征,东台御史元稹纠劾不法,刑部侍郎韩愈,谏止宪宗佞佛……”
【在李纯的大力支持下,元和年间形成了自贞观、开元以来从未有过的政治风气,一扫安史之乱后的黑暗朝局!】
【在经济上,李纯蠲租税,出宫人,绝进奉,禁止南方掠卖奴婢。为百姓减轻了一些负担,政府的财政情况也有所好转。】
【李纯还利用祖父德宗积攒的财富,重用主张抑制藩镇的大臣杜黄裳、武元衡、李吉甫与裴度等人,坚决对藩镇用兵,取得了较大的胜利。】
评论区
“宪宗朝君臣一心,先后派兵讨伐西川、夏绥、镇海三镇,劝导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归顺朝廷,平定淮西吴元济叛乱,成德镇的王承宗也低头认输。”
“先是西川节度使刘辟叛乱,被神策军打败,传首京师!”
“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去世后,他的儿子吴元济隐匿不报,举兵叛乱,威胁洛阳。宪宗不想继续忍耐下去,下令对淮西用兵,想要彻底解决淮西军镇自李希烈开始的割据状态。”
“宪宗的强硬态度,让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深感威胁,他两面三刀,声称协助朝廷讨伐叛军,实则暗中支持叛军。”
“除此之外,李师道还派遣刺客入京刺杀主持削藩的宰相武元衡,武元衡被刺身亡,副手裴度同样受伤!”
李世民震惊:“光天化日之下,大唐的宰相在上朝路上被人刺杀了!”
这是何其荒谬之事!
李纯也失态的看向武元衡,“爱卿,朕会派遣神策军保护你的安全!”
武元衡经过最初的震惊,已经缓了过来,还有心思安慰皇帝:“陛下,有天幕的提醒,臣不会让他们得逞的!”
裴度:“这正说明藩镇已经无计可施了!”
“武元衡死后,裴度接过他的未竟之事,继续主持削藩。宪宗派遣裴度进攻淮西,吴元济猝不及防之下被当场擒拿,持续三年的淮西叛乱终于平定!”
“这样的结果让李师道极为恐慌,他以割地送质子迷惑朝廷,随后举兵叛唐。”
“宪宗派遣大军前往镇压,李师道内部生乱,自相残杀,终被朝廷平定!”
“宣武节度使韩弘迫于形势,放弃了节度使的权利,自请入朝为官。”
“……”
【宪宗用人不疑,将削藩之事尽数交付给宰相武元衡、裴度,决心“以法度裁制藩镇”,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陷于强藩多年的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区,又重归中央政府管辖,唐王朝重新归于统一,史称“元和中兴”!】
李纯很是兴奋:朕做到了!
李适和李诵也对李纯的作为很是满意:“不愧是吾家第三天子!”
【元和中兴是史家对唐宪宗的溢美之词,但从当时的社会经济上便能看出,元和年间的经济并无多少起色,对比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更是相去甚远。】
【唯一让当时的百姓扬眉吐气的只有打击藩镇,宣扬国威,却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藩镇割据的问题。】
李适的笑容僵在了脸上:“哈哈哈嘎……”
韩愈想起自己的《谏迎佛骨》,顿时明白了天幕的套路。
夸夸夸结束,接下来就是批评了……
【李纯自觉自己已经做到了前所未有的功绩,立下了不朽之业,不免开始骄傲自满,走上了李隆基的老路。】
【他罢免了贤相裴度,任用奸臣皇甫镈为相,政治日渐衰败。】
【在削弱藩镇的过程中,李纯重用宦官,任命宦官为左右神策将军等要职,使得宦官权势日益增大。】
武元衡:“陛下,谨防宦官乱政啊!”
李纯:“爱卿不必担心,宦官不过是家奴,朕想要杀了他们,就跟拔一根毛一样简单。”
韩愈很想吐槽:您是不是忘了自己是怎么登基的,俱文珍等人擅自废立皇帝,嚣张跋扈,不可一世,他们可是才被您疏远。
但这样的话韩愈却不能直白的说出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