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400-4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历史直播,开幕暴击》 400-420(第26/27页)

定在地主的土地上,像奴隶一样被役使,对地主有着强烈的人身依附性。】

    【在四川,旁户占比多达70%以上,他们除了要向豪族地主交纳地租,还要承担官府沉重的赋税徭役。再加上宋朝灭亡后蜀时大肆纵兵掠夺,给当地百姓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宋朝还在这里设置了“博买务”,垄断布帛贸易,将茶叶划入朝廷专卖,禁止个体农民和小商贩自由买卖,使许多小商贩被迫失业,广大茶农纷纷破产,农民的家庭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生路断绝。豪强地主则趁机投机倒把,敲剥百姓,从中渔利……】

    四川百姓:但凡能有一点生路,谁也不愿意干这种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的买卖啊!

    赵匡胤:“豪强大族挖朝廷的根基,博买务断百姓生路,怪不得有这么多人要造反……”

    【四川盆地的阶级矛盾如同一个巨大的火药包,只差一点火星,就会燃起燎原大火!】

    【公元993年,宋太宗淳化四年,四川大旱,饥荒遍地,在天灾人祸的逼迫下,活不下去的百姓终于奋起反抗,发动了武装起义!】

    【王小波以“均贫富”为口号发动起义,旁户纷纷参加,很快便攻城略地,增兵至万人。】

    【但在攻占江原县的战役中,王小波被冷箭射中前额,不顾满脸鲜血,继续进攻,终于打败宋军,进占了江原,但王小波却因为伤势太重死去,他的妻弟李顺被推为领袖。】

    【起义军势如破竹,攻克了成都之外的其他县城,对成都形成包围之势。】

    【公元994年,起义军猛攻成都,很快便攻克成都府,李顺在成都建立自己的大蜀政权,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

    【赵光义急忙命心腹宦官王继恩为西川招安使,带着大军从剑门入川。他们分兵包围、各个击破消灭了各地义军,最后包围了成都,使成都陷入孤立无援之地。】

    【数十万起义军与宋军在成都城下展开了一场激战,最终,成都失陷,数万义军被杀。但起义并未完全失败,分散在各地的义军依旧在坚持战斗,直到995年才因作战失利宣告失败。】

    评论区

    “剑门可是四川的门户,为何没有兵马防守?”

    “大蜀政权之所以坚持半年就失败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顺在军事战略上犯了错误。他集中主力攻打梓州、眉州,同敌人进行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却没有派重兵去攻打四川的北部门户——剑门。”

    李顺:“多谢天幕指点,某知道该怎么做了。”

    【王小波、李顺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它把北宋王朝在四川的统治打得土崩瓦解。虽然时间不长,范围不广,但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他第一次明确的提出了“均贫富”的战斗口号,虽还没有直接触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个根本问题,但却把斗争矛头指向了不平等的封建分配制度。在这场战斗中,农民不仅仅要求维持生存,而是明确要求平均财产,反对封建剥削!】

    第420章 守内虚外

    【“害物赎货辈,皆为白刃铄,瓦砾积台榭,荆棘迷城郭。”这次起义完成了黄巢起义在四川遗留的历史任务,它是黄巢大起义的继续与发展。】

    评论区

    “四川地区的世族地主或转死于沟壑,或暴骨于郊野,或被镇压,或被驱逐.或成为农民的阶下囚……”

    “在这场战争中,农民失去的只有枷锁,他们得到的将是整个世界!”

    ……

    四川地主豪强惊骇不已:“他们居然真的做到了!”

    他们心底顿生一片凉意,仿佛已经看到了数年后自己的下场。

    有的人心生惧意,遣散旁户,搬离蜀地。

    有人想要提前下手,杀了自己的旁户,但还不等他们动手,便已经被暴怒的百姓包围了起来……

    团结起来的百姓所拥有的力量足以掀翻任何统治!

    赵匡胤等封建统治者对天幕鼓动农民起义的行为自然很是不满,但他们根本触及不到天幕,又能拿它怎么办?

    赵匡胤苦笑:“还真是祸福两倚啊。”

    【赵光义奉行守内虚外政策,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建崇文院,编纂《太平御览》等书,并大规模扩大科举取士,加强“重文”的风气。从此时开始,宋朝走上了“崇文抑武”的道路,并最终成为宋朝“祖宗家法”!】

    评论区

    “赵光义在位期间,共举行科举考试八次。二十年间,几乎完全用新进人才占据了县以上的官职。”

    “他不但增加科举录取名额,还对被录取者从优授官,迅速升迁。吕蒙正、张齐贤、赵昌言、寇准、李沆等人都是在赵光义执政期间提拔起来的名臣。”

    “两宋三百年文官统治的基础,可以说是赵光义奠定的。”

    “大量知识分子被吸收进宋朝统治集团中,促进了宋朝文化的繁荣。但官僚队伍的膨胀也造成了三冗现象,成为困扰宋朝财政的一大难题。”

    赵匡胤:“过犹不及!”

    赵光义:“矫枉必须过正!”

    赵匡胤:“但你的后人只会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你没有一个汉武帝来改革祖宗家法!”

    赵光义:……

    王安石:“天幕真知灼见,可是要如何改进呢?”

    宋神宗赵顼:“想要改变前朝定下来的制度太难了!”

    ……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赵光义罢除了节镇领支郡的制度,州官可以直接奏事朝廷。】

    【在中央设置审官院、考课院、审刑院等机构,分割中书门下的部分权力。加强枢密院的权力,将赵匡胤提拔起来的将领驱逐出中枢,枢密院要职都被他的亲信垄断,成为皇帝的私人秘书班子。】

    评论区

    “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稳定统治,但也必定会带来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低下、农民负担沉重以及社会尚武之风衰微等消极后果,为后来的统治危机埋下祸根。”

    “终宋一朝,都没有走出宋太宗立下的制度。”

    ……

    【赵光义将宋太·祖立国的方针、政策发挥到了顶点,把专制主义集权推到了巅峰。但事物的发展总有它自己的极限,超过这个极限,便会沿着相反的方向发展。“守内虚外”发展到顶点,就必然是“斥地与敌”。】

    赵匡胤不敢置信:“难道还有人将大宋的土地送给外人!”

    赵普记性很好,想起了天幕曾提过的王安石变法与后世的党争,立刻提醒官家:“司马光……”

    赵匡胤:……还真有这样的傻子!

    朱元璋:“事为之防,曲为之制,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

    原本只是一时缓和的政策,却变成了宋朝的立国之法……

    赵光义不在意这些评价: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朕已经做到了朕所能做的。

    ——直到他听说了徽钦二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