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大秦地府日常》 250-260(第27/59页)
赵匡胤对此十分无语。
[宋太祖]:就算给你一个秦楼桑,也洗不白你。你后期让桑弘羊弄那么多苛捐杂税,百姓又不是傻子,还能光听你吹就觉得你对他们好?
[汉武帝]理直气壮:可以把臣子拉出来背锅啊!
一切都是臣子的问题,他汉皇清清白白,这样名声不就好听了?反正多的是臣子愿意替他背锅,不愿意也只能愿意。
[宋太祖]:你不怕那些人骂你昏君管不住臣子?
[汉武帝]:朕相信楼桑可以替朕解决这个小问题。
[宋太祖]:……
服了,怎么有这种人。
对此,秦政只回了一个字:呵。
多回一个字都是给他太多眼神,不划算。
[凤秦史官]很生气:@汉武帝,我大秦二世皇帝表字梓桑,请不要弄混!
虽然都是扶苏,但凤秦史官觉得这也不是汉武帝弄混两人表字的理由。梓桑是梓桑,楼桑是楼桑,不一样的。
[汉武帝]:知道了知道了,你家这个是秦梓桑。同一个人怎么还那么多表字,真是麻烦。
凤秦史官这才满意地继续往下说。
[凤秦史官]:因邯郸城内舆论滔天,郭开不敢直接诛杀李牧。他将李牧骗入王宫软禁起来,悄悄送给了城外的秦军。
[凤秦史官]:太子殿下趁势收服李牧将军,成为大秦抗击匈奴的一员猛将。
[隋文帝]:等一下,这中间是不是漏了什么?
怎么就突然收服了?李牧有那么好收服的话,秦国当初何须把他直接杀了?这么重要的过程一笔带过,合适吗?
[凤秦史官]:我如何得知太子是怎么收服李将军的?史书又没有记录!
史官过于理直气壮,隋文帝噎住了。
[凤秦史官]:左不过就是拿捏住了李将军的软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军大义,不愿天下再纷战不休、黎庶流离,因而选择事秦。
提到这个,史官可得意了。
她觉得她们二世陛下就是厉害,拿捏人心上面无往不利。不仅是李牧,后续的六国王侯也被他捏得死死的。
[凤秦史官]:此番灭赵,太子殿下亲赴赵地,为三军提振士气。殿下真乃吾辈楷模,比那些贪生怕死之辈不知强上了多少。
[凤秦史官]:@宋真宗,阁下以为如何?
[宋真宗]:……
怎么说得好好的突然拐到了他这?
秦梓桑一个当儿子的想要在亲爹跟前表现,当然会不怕死地去前线。他堂堂皇帝,何必御驾亲征置自己于险境?
宋真宗才不觉得自己有问题呢。
不过秦人是真的讨厌,总喜欢拉踩。昨天也是,始皇帝还叫隋文帝好好看看他儿子有多优秀。
呵,那是他儿子吗?分明就是其他始皇帝的儿子!他儿子说不得就和他们历史上的扶苏一样,是个自刎的傻子!
[明武宗]很是佩服:@凤秦史官,你才刚来群里一天多,居然已经搞清楚了宋真宗的黑历史吗?
[凤秦史官]:职业病,还请见谅。
她看群里有文件,就全部下载了。通宵达旦地研读,现在已经对群内各位的生平如数家珍。
她们大秦官位竞争激烈,尤其是史官所在的时期,正对正史上的东汉末年。虽然还没到群星璀璨的时候,但什么荀氏八龙之类的老牌名士都已经入朝了。
想在这样的环境下脱颖而出,可不是光有能力就行的。她不卷,怎么比得过其他同僚?
[凤秦史官]:灭赵说完了,再来说说灭魏之战。此战太子殿下只派遣了百家弟子随行,言说有此足够配合通武侯王贲将军灭魏。
[凤秦史官]:通武侯水淹大梁之时,殿下派去的墨家弟子与名家弟子起了大作用。
[凤秦史官]:城门迟迟不开,魏王不肯投降。眼看城中黎庶将要死伤惨重,两家弟子毅然决然站出来,出了一计。
史官的讲解里充满了她的个人情绪,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她是大秦的史官,不像昨天的陈寿是和大秦无关的闲杂人等。
知道真相的人都失忆了,完全没发现她的个人加工。
实际上当时的真相是王贲嫌弃名家弟子碍事,天天逼逼赖赖和别家吵架,什么忙都帮不上,净添乱。
名家弟子被刺激到了,非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于是骚扰墨家弟子给他们制作了安全性极高的船只和扩音装置,又怕死地套上多层铠甲防身。这才钻进船里晃晃悠悠划到城下,开始对着大喇叭冲城上喊话。
王贲刚开始就是看个热闹,不觉得名家能起什么作用。就这么城下喊一喊,很难叫上头的人改变主意决定投降。
[凤秦史官]:名家弟子不顾危险在城下喊话,劝说城内众人投降。墨家弟子担忧名家弟子会被弓箭手射杀,特意为其制作坚固的船只避体。又担忧名家弟子声调不够高,贴心地准备了扩音机关。
秦昭襄王看得一愣一愣的。
说墨家弟子兼爱,见不得水淹大梁淹死数万庶民他信。但是说墨家弟子那么好心给名家弟子做东西,他怎么感觉有点不对劲呢?
还有名家弟子,什么时候这么热心肠了?还不顾生命安危主动去城下喊话,说他们是为了立功还可信一点。
史官却是说得慷慨激昂滔滔不绝。
[凤秦史官]:名家弟子深知直接劝说魏王投降很难成功,决定分而化之。
[凤秦史官]:他们提醒城墙上的士兵考虑城中家人,水淹太久房屋必然坍塌。贵族躲在城墙上自然不愁,庶民在城内却性命难保。
[凤秦史官]:又劝城上贵族三思,庶民死伤太多,城内又积水深厚,必将引发疫病。届时便是贵族躲在城墙上,也难逃染病的结局。不如直接投降,何必跟魏王一般宁死不降呢?
史官觉得光靠自己复述的,根本无法体现名家弟子的机智。所以她特意找来史书记载拍照上传,让众人亲自看看。
大家点开图片一看。
好家伙,史官说得也太美化了,名家弟子干的事情可不止这些。
他们还挑拨城内庶民,跟他们说活不下去就来抢城墙。房子会塌,城墙一时片刻塌不了,上去就能活命。
结果这么直的钩,魏国贵族还咬了。当即下令让部曲守着上城墙的楼梯,不许任何庶民上来,直接激化了矛盾。
而且有一句话名家弟子说的很有道理,士兵们的家眷都在城内。城墙上那么多士兵驻守,谁知道他们会不会为了自己的亲人调转方向攻击城上的贵族?
名家把能挑拨的人都挑拨了,贵族和庶民、士兵和贵族、贵族和王侯。最后城上人人自危,谁也没法相信谁。
城外积水不退,城内人心惶惶。
疫病和缺粮,两座大山压在头顶,惹得城上乱作一团。
[凤秦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