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大秦地府日常》 250-260(第42/59页)
时代最靠前的就是嬴渠梁他们了,再往前的人一个没有。
天幕里人挤人,一个教室根本塞不下。所以分散在了好几个教室里,天幕也进行了分屏。
秦人们很快就发现了这点。
蒙恬去外面转了一圈回来禀报:
“外头还有几个房间,臣看见了范雎商鞅等人。”
众人齐齐看向秦王。
不管他是不是辈分比较小的那个,至少人家现在全场身份最高。别人顶多是个太子,就他已经当上秦王了。
秦王便作出决定:
“先出去,在外面的空地集合。”
教室外是个大操场。
想到来集合的人不少,很快就分作了几团。
大部分人还是很清楚自己应该去哪个团队的,分不太清的一般都是吕不韦这种,找了一圈悲催地发现并没有属于卫国的团队。
吕不韦不抱希望地喊道:
“有卫人吗?”
魏国的范雎等人回头:
“魏人吗?”
天幕外知道真相的众人:……
王贲看不下去了,叫上小伙伴走过去,把他们全部拎来了大秦团队里。
商鞅等人:???
吕不韦看一眼商鞅,突然懂了:
“看来我们以后都入了秦国。”
一群人相顾无言。
虽然是一国的,但确实没什么话聊。有心想问一问未来的发展,又不知从何问起。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能破局的人。
扶苏崽突然开口:
“问我呀!我知道很多事情的!”
热心肠的太子殿下急得不行,大家怎么都不说话呢?
秦王觉得他可爱:
“你别乱动,小心掉下去。”
营养充足的三岁小孩平均身高也没一米,扶苏基因好,正好一米左右。但是和其他十来岁的少年人们一比,就要矮上不少了。
除却一些天生个头矮的,十岁也才一米出头。不少秦人这个时候已经有一米三一米四了。
所以扶苏丢到秦人堆里,是真的会矮得出奇。反倒其他朝代的团队中,有那种娇小的少年男女,和他的身高比较匹配。
然而看一个人大还是小,除了身高之外还要看脸。扶苏崽明显太嫩了,依然十分显眼。
嬴驷就问他:
“你多大了?”
扶苏崽想回答一岁,但是想起来自己好像比同龄人大太多。又看其他人都很大,就意识到自己不能太不合群。
于是扶苏伸出三根手指头:
“三岁!”
肉肉的小手看起来很好捏的样子。
嬴稷没忍住捏了一把:
“这么小怎么也被带上来了?我瞧着其他人少说都有七八岁。”
扶苏就不回答了,他也不知道。
恰在此时,考场中响起了广播声:
【考试即将开始,请所有考生按座位上的姓名标识坐好。】
考试这词很好理解,就是考察知识。
一般涉及到考察的都不会是小事,这个天幕来得蹊跷,神秘莫测,大家都不太敢和它对着干。所以众人很快就行动起来,去找自己的座位。
很显然,他们需要回到之前的考场中去寻找自己的姓名。
众人暂且分道扬镳。
天幕外的嬴政有些忧虑。
方才扶苏他们喊集合的时候,教室里明显来自后世的那些人都没动。当时他以为只是恰好没有大秦的后人在这个位面,也就没多想。
结果去了操场之后,依然是这样的情况,就很不正常了。
这恐怕代表着大秦的国祚在他之后并不长,所以后人都是来自其他国家的。
除非后头时期的秦人是像如今的六国之人一样,一个都没被天幕抽中。但那样的可能性太小了,嬴政并不抱希望。
幸而如今神迹降临,这或许是上天赐给大秦的转机。
且先看看它的所谓考试是考什么。
一群人散开去查看不同的座位,很快就找到了许多熟悉的名字。
教室里都是单人单座,五列六排,一共三十人的考场。李由站在第一排正中间的位置,看了一眼就转而通知扶苏崽过来坐。
扶苏被父亲放了下去,很快跑到那边。李由弯腰把他抱上座椅,确定太子殿下坐好了才去接着看下一个座位。
就这么互相通知,很快所有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考试的预备铃响起,一个监考老师刷新在讲台上。
众人顿时被惊了一瞬。
虽然之前也见到过大变活人,可那会儿变出来的都是同龄的少男少女。这次的监考老师却是个高大而且严肃的成年人,眉宇间有深深的皱纹,一看就很凶。
扶苏崽瞪圆了眼睛。
然而这么可爱的小崽崽并没有得到老师的半点怜惜,考场系统是个没有智能的纯AI程序,刷新出的老师自然也只会按照程序设定行事。
老师冷硬地把试卷分成五份放到第一排的五人桌子上,让第一排考生替它分发下去。
扶苏脚都够不着地,跳下去一会儿怕是要上不来了。让他发试卷有些为难,但老师完全没意识到有什么问题。
第二排的长公子见状就要起身帮忙。
扶苏已经飞快拿走了一本卷子,转身把剩下五本放到了第二排桌子上。长公子一愣,很快有样学样,也抽了一张自己留下,剩下的往后传。
老师见状并未说什么,直接默许了。
不过长公子掂量了一下那份卷子,真的是一本。与其说是卷子,不如说是习题册,不算很厚,但是题目很多。
纸张白皙,触感细腻。
长公子没见过这种书写载体,见它薄薄一本就能写下很多字,一时有些惊奇。心想若是大秦有这等好物,父亲日常就不用被厚重的竹简压得手腕酸痛了。
这纸张比帛书还要轻薄,而且拥有一定的硬度,可以装订成册。相比起来柔软的帛书确实不太好用,而且帛书价格十分昂贵。
不知道这个卷子的造价多少。
少年刘病已也在感慨这纸的细腻,他们大汉只有非常原始的纸张,是用麻做的,十分粗糙。
在此之前,还有另一种“纸”,那纸张是丝绸的副产物。散落的丝絮掉下来压平在了一起,形成了类似纸的东西。
但这些纸都不太方便书写,远不如面前这个。这么好的纸,居然每一张上只写了一点点文字,还留下了大量空白,实在是太浪费了。
刘病已看着纸上大小不一的文字,意识到它既可以写大字也可以写小字。如果这样的纸给他们大汉使用,他们肯定尽可能将字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