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当县令: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穿越当县令》 50-60(第24/35页)

学?

    王学政心道不好。

    那边小宋训导已经开始侃侃而谈。

    一会说无论出身门第,一会说匠人之学如何如何,再说蔡夫子那些工具可以摆满整个院子。

    “只是有个弊病。”小宋训导道,“锯木头的时候,声音有点大,好在数科僻静,应该不会打扰经科学生。”

    这叫弊病?!

    这叫有辱斯文!

    王学政冷笑:“谁教你这么说的?”

    “直接讲目的吧。”

    明知道官学不允许蔡夫子教实际的,也明知道这些工具不能进官学,更知道他们绝对不允许锯木头。

    让其他读书人看了,岂不是笑话死他们。

    眼前的小宋训导可没那么大胆子,也没那么多心眼。

    小宋训导咽咽口水,继续道:“大人,也没什么目的,就是想招学生,数科没有学生,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听说其他州府,有的数科都给撤了,这不合适吧。”

    这是实情,谁让科举不考。

    各地官学早就成为专门培育仕途经济的地方了。

    什么君子六艺,早就抛到一遍。

    再这样下去,曲夏州的数科,基本也是这个下场。

    “数科包罗万象,并非只是算数那样简单。”

    “无论天文地理,乃至日常生活,都需要数学,其中蕴含的哲理天道,足够读书人学一辈子。”

    “如今数科冷门,不过是因为科举不考,并非这东西真的没用。”

    小宋训导所说,或者说纪楚所说,王学政何尝不知道。

    作为一方学政,这点道理还是明白的。

    他就是纪楚所讲的第二类人,聪明,可以沟通的类型。

    但天下芸芸学子,总要有个盼头不是吗。

    科考之利弊不用赘述,至少在现在,还是学生们能出头的道路。

    小宋训导抬头看向王学政,还有话说:“官方的数科冷清,跟民间匠人学的火热有着鲜明对比。”

    “但两种都有弊端,官学数科冷清,是脱离科举考试范围内,所以学生不学。”

    “匠人之学虽火热,也有弊病,那就是只重实践,没有理论总结,既无理论总结,便更谈不上发展。”

    “两者最终都指向一件事,数学理论研究必然消亡。”

    没有理论研究支撑的实际应用,必然会走到头。

    没有实际应用作为现实支持,也没有科举的重视,那理论研究必然也冷清。

    这才是两者必须结合的原因,没有第二种选择。

    “春秋战国时,宋国弱小,却靠着建造当时先进的千辆战车,被称为千乘之国,抵御更强大的敌国。”

    “更好用的船只,行驶更平稳的车马,以及更精密的机器,无一不是靠着理论跟实际的支撑。”

    “就算这些都不提,那数学研究的书籍,似乎有近百年没有新作了。”

    “倘若这样下次,这门学科不说消失,必然没落。”

    “学政大人,您要看着一门学术,从此停滞不前吗。”

    “大人,借助民间匠学火热,让数学重焕新生,难道不好吗。”

    总之一句话。

    他们实践要做,理论也要总结并且研究啊!

    不能不研究,不能从此不发展了。

    说别的,王学政或许还会反驳。

    但讲到一门学术或许会没落消亡,这简直让读书人痛心。

    诸子百家发展到如今,事实证明每一门学术都有自己的作用。

    无论哪一门学术失传,都会让读书人心痛。

    很多地方官学一直保留数科,就是这个原因。

    再冷清,再落寞。

    也是老祖宗传下来的。

    纪楚的意思就是。

    您别管怎么发展怎么传承的。

    先传下去再说。

    匠人学您看不上,没关系,但它对数科的发展好啊。

    只要能发展能研究,您就网开一面吧。

    王学政透过小宋训导,似乎看到那个狡诈的纪楚,他还真敢讲,还说到学政的痛点。

    总算知道,许知州怎么被他说服的了。

    但再怎么样,匠人工具,不能进官学。

    其他学子怎么看,风气怎么办。

    “所以下官请求,给数科拨一处官署,专门用来教导实践课。”

    “那样我们的学生,以及锯木头的声音,就不会打扰到别人了。”???

    什么?!

    王学政深吸口气。

    好好好,跟他扯数学要消亡,扯数学要发展,要研究。

    最后的落点在这啊。

    小宋训导都说到这了,也不纠结,直接摊开准备好的地图:“您看这里,就在官学附近的官署,地方不算特别大,距离数科也不远。”

    “新招的数科学生,以及实践场地,都在这里。”

    “这里火热起来,才能反哺理论研究啊。”

    王学政知道那里,本来就是官学的地方,一直空着没用。

    可那边经科费劲弄到十几套桌椅,还因为今年乡试年,所以额外请求。

    你们可倒好。

    一个学生没有,直接要新官署了。

    “大人,这对官学一点坏处也没有。”

    “而且我们数科可以自负盈亏。”

    教学所需费用之昂贵,不用多说。

    你们数科还敢自负盈亏?

    “知道你们接了工司的任务,哪能长久吗。”王学政无语。

    但不得不承认,他被纪楚说服了。

    王学政沉吟片刻:“容本官考虑考虑,你先回吧。”

    说完又道:“在这期间别想去数科锯木头,否则你们知道后果。”

    说到这,小宋训导知道自己该做的都做了,只有听消息的份。

    等他离开,王学政微微摇头。

    眼看着数科消失吗,这不太好吧,即使他不喜欢数学,也知道每一门学科都有其重要性。

    一个读书人,最看不了这种事发生。

    把数科实践课单拎出去,他们锯他们的木头,理论研究依旧在官学,确实是个好的选择。

    不会打扰现在的官学,也给数科一个机会。

    或许真的如纪楚所说。

    上百年没有新的数学著作,就是因为实践跟理论脱离太久了。

    这更能保住官学的颜面,以后数科好坏都有说法。

    再说,他感觉自己要是不答应,纪楚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