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士系统在三国: 250-2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谋士系统在三国》 250-260(第11/16页)

事情这般放过去了。

    作为心系百姓的陆伯安,你做出那样的选择自然无可厚非,可作为曹孟德的友人,你难道不该为此给出应有的反应吗?

    你对百姓有心,对友人难道就全然无愧吗?!

    你的“大公无私”结束后,难道就没有“私情”方面的内容要交流吗。

    或许真的没有,但你不能让对方也觉得你是真的没有。

    人家认为你们是交心交情的好友,而那般的好友可不该是这般的态度。

    曹操是个很聪明的人,他不会被虚情假意随意蒙骗,而陆离本也全非虚情假意。

    这个时候,于公于私,都是要有所答复的,哪怕对方根本没有要这份答复。

    可有的时候纯粹虚情假意或许好应付,没有那么虚情假意,下笔反而艰难起来。

    该如何说呢,纯粹的歉意不对,不够纯粹的歉意似乎也欠着几分。

    也许该写“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但不知道为什么,陆离这个时候反倒是想起了王昌龄的那首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以此为借鉴,陆离用这个时代诗句的格式给曹操回了一封。

    要是后世要做诗词赏析,来自作者本人的解读是,本诗创作于陆离将曹操儿子置于险境之后,是作者借着女子心意的变化,侧面表达自己的部分后悔之意,抒发了自己为公全然无悔,为死心中有愧的思想感情。

    陆离写文章也好,写诗也好,从来走的差不多都是一个为国为民的路子,现在突然来上这么一出,创作者本人完全不以为意,倒是收信人吓了一跳。

    伯安,你这是找到代笔了吗,一定是吧,不就是将子脩丢出去历练了一下吗,咱们没有必要这样,让人怪害怕的。

    曹操一边“害怕”,一边还提笔就回了两首诗,每一首都是陆离前世没有见过的。

    孟德,你是很闲吗,怎么还有空搞诗句创作呢,而且你的灵感是没有枯竭的吗,我写一首都要绞尽脑汁,你倒好,回上两首看起来游刃有余。

    第257章  明见万里

    曹操在得到荆州的过程中跟孙、刘打了一场, 在得到益州的过程中又跟孙、刘打了一场。

    这不知道的看了这种简单概括之后,怕还以为孙权跟刘备才是荆州牧、益州牧呢。

    非常可笑的地方在于,真正的荆州牧与益州牧, 在关乎自家地盘归属的问题上, 几乎可以说是全程隐身。

    前者是心加身体素质双重不佳,都没来得及斗,就直接躺在病床上了,后来更是一步到位,直接躺进了棺材里, 埋入了墓地中。

    后者身体倒是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现在还活蹦乱跳着呢,奈何本事不济, 占据一州之地都压根挤不进高端局里面去。

    潮水退去,有人在裸泳,也有人在冲浪, 有人展示了自己的无能, 也有人展示了自己的本事。

    孙权、刘备,这将是曹操如今天下一统道路上最大的两块绊脚石。

    有关这一点,经历过这两州的争夺之后,终于不再是只有一小部分聪明人才能看出来的了。

    虽然曹操依旧维持着他的强势与胜利, 可孙权与刘备的表现也确实不容忽视。

    而且曹操看似强势的背后,反而透露出些许较之从前的稍有不如, 荆州好歹还是全都得到了,可是益州呢,硬生生被刘备虎口夺食。

    有些人真的半点忽视不得, 一个注意不到,就会迅速成长起来, 然后越来越难对付。

    陆离处完公文收拾自己东西的时候,看着那封自己在荆州的时候写好的,却再也没有机会送出去的拜帖,忍不住叹了口气。

    这个时候,好像突然就明了为什么人总是容易为自己得不到的人发疯了,尤其是在别人得到且获得幸福之后。

    没有多少心情让陆离花费在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上,战争暂停后的短暂发展期,是要争分夺秒的,毕竟关乎再次打仗的时候粮草能否充足,装备能否精良,士兵数量如何,百姓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看起来很重要的时期,陆离虽然没有大多处于一个清闲状态,却也没有忙碌到头脑发昏。

    该安排下去的都安排好了,你既不能在这个时候过度吹毛求疵,也不能玩什么朝令夕改,最好的做法就是做好工作的细致化,并且起到应有的监督以及表率作用。

    陆离从来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比起在乐安郡的时候,他可是进步了太多太多,比如说这次他就没有落下大家的团建活动。

    被州牧拽出来体验农耕生活的众人对此有些许看法想要表达——

    首先,我要感谢来自州牧的大力栽培,其次,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最后,乐安郡的朋友们你们都教了些什么,这种团建是非有不可吗?

    不过别的不说,陆离这个带头作用做的还是很不错的。

    你可以说他改弦更张、三心二意,有负汉帝,但人家也确实是廉洁奉公、重视百姓,哪怕这是做戏呢,你找不到人家有别于这一面的证据,那这就是真的。

    陆离身上有太多可以说道的地方了,他的仕途走的那般通顺,好似半点怀才不遇的坎坷都不存在。

    可人生又是这般无常,一个人的死亡就能给无数人的命运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无数人会对陆离的选择进行攻击,说他背弃君主恩德,可偶尔的,也会遇到那么几个为他感到可惜的人,他们会为他假设若是没有选择曹操,他如今依旧是多么高洁的陆侍中。

    又或者先帝未去,他如今或许已为三公。

    有的时候无意间从他人口中听到这种言论,陆离都感觉很奇怪,他们口中那个陆离陆伯安,当真说的是自己吗,我都不知道我有这么多意难平。

    人最不应该做的,一是过度怜惜别人,二是过度怜爱自己。

    前者没有任何必要,后者没有任何收益。

    坦白说,陆离最开始的时候真的有过心绪难平的时候,但时间是个很强大的东西,它足以抚平那些名为不甘,镌刻着难言的情绪。

    而立之年的陆离或许还不足以真的走出来,不惑之年的陆离却已经可以视若等闲的听着那些有关自己的言论了。

    别说那些言论了,就是刘宏此刻死而复生出现在他面前,他都能笑着跟对方分享这些年的见闻,以及曹操目前对于天下的攻略进度。

    陛下,早就劝你长点心了,你偏偏选择相信你们老刘家的生子能力,死后真的洪水滔天了吧。

    让你不虚心纳谏,有来世的话,可别再当皇帝了。

    陆离觉得这是对方应得的,当然了,这种想法仅他自己一人知晓就足够了,倒是没有跟谁分享的必要。

    话说回来,也不知道如今曹操他们在做什么?

    ————————————————————

    邺城。

    被陆离惦记着的一群人当然也没有闲着,战争暂时告一段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