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胡同小饭馆: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八零胡同小饭馆》 40-50(第22/36页)

寻求合作。

    港城能提供贸易渠道,扩大市场份额,赚取收益,工厂这边能卖出去更多的产品,赚取外汇,这是双赢。

    陈启邦当然是港商里面的香饽饽,最重要的是,他还没有来过内地跟任何一家工厂达成过协议!

    哪怕面对南城针织总厂这个“西南针织王”的邀请,陈启邦也是一连拒绝了好几次。

    还是吴书记毫不退缩,“三顾茅庐”,又找了不少人脉关系,对方看了针织总厂的“自我介绍”之后,终于开了口点了头。

    甚至都没答应和他们一步到位谈合作,只说先来南城实地考察一下。

    但针织总厂上上下下还是非常看重陈启邦的这次来访。

    这么难得的机会,别说南城了,省城乃至国内哪个纺织工厂不眼馋?

    终于是把陈启邦这尊大佛请来南城,总厂的书记和厂长两个最大的领导都亲自出席作陪。

    事情一开始是顺利的,针织总厂引进了新设备新技术,加上本身产品质量过硬,陈启邦那边其实是比较满意的,毕竟港城寸土寸金,与其在本土做实业,倒不如做做这种贸易,对他没什么风险。

    两边可以说是相谈甚欢,一天聊得比一天投机,甚至连具体的合作方案,都隐隐有了眉目,这让吴书记喜出望外,感觉这事儿简直是板上钉钉,绝对能成。

    谁知道从昨天开始,事情却急转直下。

    陈启邦这尊大佛请不出来了!

    邀请他去厂里考察,实地看一看机器设备还有工人,他都是愿意的,甚至带着他去南城参观那些本地景点,陈启邦也饶有兴致,唯独到了饭点,陈启邦说什么都要回饭店。

    陈总倒是有理由,说是出来走了走,有点累,中午想留在饭店休息,吃吃饭店的简餐。

    一顿,两顿,总厂这边没什么想法,三顿,四顿,这下事情就有点麻烦了。

    都说餐桌是第二个战场,对吴书记他们来说,多少生意洽谈就是在饭桌子上完成的,饭桌上也特别能看出两边的态度,可他们这边眼巴巴地请人去了,陈总却满口回绝,这是什么意思?

    紧接着,又有人通风报信,说是邻省荆沙纺织厂那边也蠢蠢欲动,想从他们手里头截胡陈总这条线,现在正给陈总的秘书联系,热情邀请他们去邻省做客,还说长途跋涉疲惫,他们愿意亲自派人来接!

    吴书记哪儿还坐得住呢,找机会拐弯抹角去打听一番,却又说是陈启邦没什么意见,觉得南城挺好,总厂也挺好,合作意向和强烈,这一来一去,就给总厂这边弄懵了。

    眼见着日子快要到两边最终洽谈的时间,陈启邦却还是没有一个确定的答复,吴书记果断找上了宋明瑜:“明瑜,我想在小饭馆定一桌宴席,请陈总过来谈生意!”

    宋明瑜没有当场应下来,而是问吴书记具体是怎么回事儿。

    在外面不方便说,吴书记干脆带着宋明瑜到书记办公室来,确定没有外人听见,他这才把前因后果说清楚:“……陈总说,南城的菜实在是太辣了。”

    吴书记叹了口气,把茶壶里的水缓缓倒进茶杯。

    宋明瑜隔着一张办公桌,温热的杯子递了过来,她说了声“谢谢”,抬头看向墙上挂的那副“宁心静气”。

    公事繁忙,吴书记的表情并不宁静。

    一开始谈得很投机,后面却开始回避,只有两种可能:要么对针织厂不满意,要么就是其他方面不满意。

    他开始还担心是针织厂这边的原因,但怎么看陈启邦的态度都不像是对针织厂不满意,吴书记请他来厂里,陈启邦还是照来不误,就是吃饭,怎么请都拒绝。

    宋明瑜心思一转:“之前安排的哪几家?”

    “凤鸣楼,九园,百味山庄……”

    吴书记一口气报出来好几家老字号的名字,都是南城本地开了至少几十年的,甚至九园还是百年老字号,这两年改开才恢复的。

    宋明瑜有些疑惑:“陈总是港城人,这几家味道是不是太辣了?”

    论口味,这几家南城本地菜都做得很正宗,尤其是一手江湖菜,在南城名气很旺,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辣度极高,别说陈启邦这个港城人了,就连本地人有时候都大呼受不了。

    但南城人就好那口麻辣风味,这显然和港城来的陈启邦不合拍。

    吴书记也觉得委屈:“陈总这个人没什么别的爱好,吃算其中之一,在港城,他的外号就是‘陈老饕’。”

    到陈启邦这个地位,爱吃也是一种优点。

    “他愿意松口,一方面是因为针织总厂的产品如今在国内数一数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听说咱们南城美食多。”

    整个西南都是美食扎堆,而其中名气最大的就是南城和隔壁的锦城,陈启邦这回来南城,点名道姓要吃南城最招牌、最有特色的美食。

    甚至下了飞机,和吴书记闲聊的时候他还笑意吟吟:“港餐我都食厌啦,听闻南城嘅餸味道完全唔一样,我好有兴趣。”

    也是因为这样,总厂才会安排这几家店,还特地邀请陈启邦去吃了山上的一家著名老火锅,“陈总那天还说就是要吃这种麻辣的才过瘾。”

    结果现在又喊太辣了,这人的想法真不好说!

    可是没办法,主动权在港商手里,不在总厂手里,他们只能赔笑脸。

    施厂长说得请个粤菜师傅来,还是得做港城那边的口味才能满足陈启邦的要求,但南城哪来的粤菜师傅?

    就在这节骨眼上,吴书记想到了宋明瑜:“明瑜,这回就算是厂里请你帮的忙,行不行?”

    “当然行!”

    如果要准备这件事,她的新菜就暂时没法研究了,但宋明瑜毫不犹豫就答应了下来。

    如今小饭馆和吴书记也算是“战略合作伙伴”。

    更别说为了抓到那个冒充明瑜酸辣粉的罪魁祸首,厂里头保卫科还有联防队出了不少人去寻找对方的下落。

    这年头可没有什么天网,也没有什么监控,全靠一双腿去找,一张嘴去问,队员们天天都忙得脚不沾地。

    八十年代,警力是非常不足的,联防队就是负责最基层治安的那批人,保卫科更是厂里维护治安和秩序的中坚力量。

    普通人接触得最多的也是这两个,平时的日常秩序几乎都是靠他们来守护。

    “这回酸辣粉的事儿,还全靠厂里出面协调,保卫科联防队他们现在都还天天在外面巡逻,帮我找人,我心里都记得呢。”

    针织总厂特地联络协调,帮忙组建这么个队伍去找人,已经足以看得出诚意。

    宋明瑜就是个吃软不吃硬的性子,针织总厂对她释放善意,这种时候她肯定要投桃报李。

    上一回宋明瑜代表针织总厂去比赛成果斐然,两边算是合作愉快,但吴书记也没想到她答应得这么痛快。

    他脸上顿时露出浓浓的喜色:“咱们一码归一码,酸辣粉的事儿是酸辣粉的事儿,这次厂里请你是另一码事。”

    “无论如何,你帮了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