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食摊火爆整个汴京(美食):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我的小食摊火爆整个汴京(美食)》 40-50(第2/23页)

可惜手上没个手机,不然就能录下来,第二天帮傅霁景回忆黑历史了。

    她也没想到傅霁景的酒量居然那么差,五杯金华酒而已,连她都放不倒,居然能醉成这样。

    一边想着,一边加快了熬醒酒汤的速度。

    正此时,书生们在饭堂里作诗的声音传来。

    傅霁景听了,头往那边偏了偏,也跟着小声碎碎念。

    柳金枝凑过来听了一耳朵,但……

    傅霁景:“……”

    柳金枝:???

    她怎么一句话都听不懂。

    好歹她也是经历过现代九年义务教育的,怎么到了傅霁景跟前跟文盲一样。

    “二郎,你读过很多书吗?”柳金枝问。

    傅霁景又卡顿了一下,才扭过头,慢吞吞地掰指头给柳金枝数:

    “《周易》、《礼记》、《诗经》、《孟子》、《左传》、《诗经》、《尔雅》、《战国策》……”

    “《文心雕龙》、《嵇康文集》、《典论论文》、《阮籍文集》、《天随子》、《宗玄先生文集》、《傅山全书》、《各道家诸子典籍注疏》……”

    傅霁景念了一盏茶的时间还没有打住的趋势。

    柳金枝赶紧伸手捂住了傅霁景的嘴。

    “好,够了。”

    她现在终于相信,“我读过的书比你吃过的饭还多”不是一个夸张句了。

    这么说起来,傅霁景自打识字起,应该就一直在书房里埋头苦读。

    这么庞大的阅读量,也不知他要起多少个早床,看多少次东边稀薄的朝阳,忍着多少困意,吞下过多少苦楚。

    柳金枝望着傅霁景的眼神,问:“读这些书,累不累?”

    傅霁景眼眸沉沉,点了点头:“累。”

    有限的精力似乎已经到头了,傅霁景用袖子掩住唇齿,低低打了个哈欠,然后把头枕靠在自己膝上。

    “困了……”

    他嘀咕了一句,随后就响起了均匀的呼吸声。

    很好,睡着了。

    柳金枝无奈笑笑,唤来杜卫去寻杏安。

    等到杏安慌慌张张来接人后,醒酒汤也好了。

    她盛了一碗装在食盒里给杏安带走,嘱咐他在傅霁景醒过来之后热了喝。

    酒量差的人,醉酒之后醒过来都会感到头痛。

    喝了醒酒汤,起码能舒缓许多。

    杏安连声道谢,赶忙把傅霁景扶走了。

    目送着傅家马车离开,柳金枝终于把注意力放在了那群集会的书生身上。

    然而林勤和王忠勇满面为难,指着屏风内道:“东家,要不你亲自来看看?”

    柳金枝心中顿生不祥预感,赶忙跑进屏风里一看,顿时咬牙切齿。

    因为里头漫天遍地都是纸。

    还有喝醉了的书生趴在地上在写诗,写一张,扔一张。

    诗作从天上哗啦啦往下飞,盖住柳金枝的脸。

    柳金枝随手抓着一张眸光下移。

    “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

    又抓住下一张:“秀色可怜刀切肉,清香不断鼎烹龙。”5

    柳金枝本来要隐隐爆发的怒火停滞了一下

    其实这些诗写的都还不错。

    更主要的是,这漫天飞舞的纸上的每一首诗,都是以她的菜作为主题,而且全是夸赞。

    这不就相当于现代的探店好评?

    文案都不用她自己写。

    而她要做的,就是借着这么个绝佳的宣传机会,把柳氏饭馆的名声再打响一次。

    柳金枝怒气尽消,甚至还有些愉悦。

    对林勤和王忠勇道:“把这些纸张都捡起来,再给我找一个书坊的掌柜。”

    她要出诗集!

    其实文人向来都有出诗集的习惯,比如乡试之后大家聚会出一本,殿试之后大家集会出一本……

    出诗集不仅能够集结同好,还能提高知名度,就跟个人代表作一样。

    要不是出诗集要价颇高,估计人人都会去试试。

    但现在是柳金枝出钱,替书生们出诗集。

    等到书生们酒醒之后问了一遍,几乎没有不同意的。

    有的甚至还想多加两首诗。

    毕竟是花别人的钱,扬自己的名。

    何乐而不为呢?

    在和书生们沟通好之后,柳金枝就带着这些草稿纸去了一家书坊。

    但诚如她之前所说,在古代,书生们出个诗集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汴京城里每天出来的诗集不说几千,几百也是有的。

    但大家每天工作那么忙,谁有时间去慢慢看你的诗?况且古代文盲率高,大部分人还不识字呢。

    所以,如何让这本诗集脱颖而出?

    柳金枝想到的招数是“插图。”

    请一位技巧精湛的画师为每一道菜,都画一副色彩浓艳、菜色精致的画,装订在每一首诗作旁边。

    就是看不懂诗的人拿到了这册诗集,也能借插图钓起他们的馋虫。

    这事柳霄极为赞成,又询问了黄师道还有几位师兄,给柳金枝推荐了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师。

    在柳金枝出手大方的前提下,画师以半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二十八道菜品的绘图。

    再加上书坊利用活字印刷印出拓本,再进行装订。

    一个月后,一本史无前例的美食诗集终于出版了。

    柳金枝拿了十来本放在自家店门口销售,定价都不高,主要还是为了打开知名度。

    柳霄那边也拿了几本去送给师父、师兄,潘琅寰、潘安玉、项志轩、应天爵四人也是一人一本,又拿了不少,去分发给亲朋好友。

    其实柳金枝还想请傅霁景帮帮忙,但又觉得这种类似于派发传单一样的事情,不太符合傅霁景的格调。

    纠结半晌,就只请了杏安帮忙。

    当然,她也给傅钗华送了一本,撇开诗集本身不谈,当一本菜谱来看,它还是很精美的。

    就这样在众人积极的推销、宣传之下,这本诗集终于在汴京城里小小流行了起来。

    高门大户里的讨论点自然是在诗作本身,但平民百姓看的都是插图,个个都馋的不行。

    终于有一天,有一道敦厚的身影拿着诗集走进了柳氏饭馆。

    那是个有着四十岁光景的男人,蓄着山羊须,穿一身宽大的圆领襕衫,头上戴一顶东坡帽,唇边含着一点笑意,气质从容和缓。

    甫一进饭馆的门,他就以打量的眼光将整个饭馆上下巡视了一遍。

    尔后背着手,溜溜达达走到一张饭桌前坐下,开始细致地看饭馆里的所有菜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