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我的小食摊火爆整个汴京(美食)》 40-50(第3/23页)
虽然林勤当掌柜的时间不长,但他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男人的不同凡响,赶忙溜去膳房告诉了柳金枝。
柳金枝探头一瞧,注意到男人手中的诗集,低声对林勤道:“我不认识他,但你且瞧瞧他要点些什么,哦,告诉王忠勇,无论这人点什么,都说有。”
林勤点点头,又跑过去与王忠勇窃窃私语一阵。
随后,两个伙计都对这个男人格外关注。
直到一炷香后,男人才看完单子牌面,慢吞吞举起手对王忠勇点菜。
王忠勇打起精神,打算等会儿运足了气,给男人来一段好听的报菜名。
却不想男人开口下一句就是:“你们这儿有碧涧羹吗?”
据南宋林洪所写的《山家清供》记载,碧涧羹是宋代饮食文化中的一道经典素菜。
以芹菜为主料,名称来源于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中的一句诗——
“青芹碧涧羹。”
因此在文人之中流传颇广。
柳金枝道:“既是他要这羹,那我就与他做。阿芹,准备嫩水芹、芝麻、茴香、盐和苦酒。”
阿芹点点头,从橱柜里拿出这几样东西,一一摆放在灶台上。
柳金枝取来嫩水芹,手中菜刀一转,切下水芹的茎与叶,扔在水盆里头用清水冲洗。
洗净后用筛网捞起来,抖干净叶片上的水珠,架在一个空心盆上。
阿芹低下头给灶眼生火。
为了加快速度,她加满了柴火。
没一会儿铁锅内的水就滚了起来,柳金枝就着筛网,把网内的水芹倒入沸水当中焯水。
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散掉水芹里的苦味。
但也不能焯太久。
大概在心里默数十下后,柳金枝再度用铁笊篱把水芹捞了起来,反扣在菜板上,用菜刀切段,赶入一只干净碗中备用。
阿芹找出来的调料都是新鲜的,就算隔了稍远一点的距离,都能闻到麻袋里头传来的阵阵香味儿。
柳金枝拿着一只小碗,称出适量的茴香和芝麻,将它俩混合放入石臼之中。
毕竟碧涧羹是一道素羹,如果不加其他调料增香,喝在嘴里就会显得淡淡的,好似喝了草汁。
而茴香和芝麻在碾碎之后,都会出现一种醇厚又令人回味无穷的香味儿。
混在羹中,能最大程度地激发食物原本的香气。
柳金枝就很喜欢这种味道,因此在整个碾碎过程中显得颇为享受。
待到石臼底部只剩下了粉末,她将之倒出来,再加入些许盐进行混合,最后与切段放好的水芹进行搅拌,淋上足量的苦酒,也就是醋,腌上半个时辰。
在这个过程当中,柳金枝叫林勤以给男人上几个免费小菜为理由,趁机偷看了一下男人写在诗集封面上的名字。
孟左辅。
一瞬间,柳金枝觉得这名字有点耳熟。
但她对文学界实在太不了解,哪怕觉得耳熟,也愣是没想起来半点。
只好略作惭愧的把名字记下来,打算改天去问问柳霄,或者傅霁景也行。
水芹腌好之后,就到了最后的煮羹阶段。
柳金枝把水芹再一次放入清水中煮沸,保持汤色清澈,起锅前又淋了少许苦酒提鲜。
等到她把锅内水芹尽数倒入一只薄胎素胚的瓷碗中时,成品越发显得色如碧涧,汤色如雨后碧波,清澈见底。
细细地去闻,还能嗅到酸香之中,带有芝麻与茴香混合在一起的醇厚香气。
柳金枝一笑,把东西递给王忠勇,道:“给那人端上去。”
王忠勇点头。
柳金枝、阿芹两人就凑在膳房后头观察男人的表情。
男人在对王忠勇道过谢后,取过陶瓷汤匙,舀起一勺,吹了吹气,细抿一口。
尔后,眼前一亮,又快快地吃了几口,笑着低语道:“这羹做的入味儿,所谓‘既清且馨’,就是如此了。”
话毕,就埋头苦吃,直至羹稀见底,他才抬起头来,重重舒了一口气。
“小二,敢问可有笔墨么?”
王忠勇一时迟疑。
柳金枝示意了一下林勤。
林勤赶忙抢上前递上了一支上好的羊毫笔,又端着砚台供男人沾墨。
男人执笔蘸饱墨汁,站在饭馆里的一面白墙前停顿片刻,尔后挥毫写下:
“青精饭熟思留客,碧涧芹香可献君。”
“睡起茶瓯风两腋,功名何啻等池云。”6
尔后以一手狂
放草书写下落款——孟义。
孟义,字左辅。
刹那间,柳金枝脑子里电光火石般闪过一点灵光。
她想起来了。
这个孟义正是大宋前任宰相!
第42章 榆钱槐花槐花的N种吃法
借着孟义的东风,饭馆的名声在汴京更上一层楼。
前来瞻仰孟义笔墨的书生源源不断。
看累了,再点一碗孟义吃过的碧涧羹。
以至于碧涧羹在饭馆的销量直线上升。
就连不会做碧涧羹的阿芹,在庞大的订单量下,都被逼得学会了。
这恐怖的明星效应。
柳金枝感叹。
不过她也疑惑。
因为借着这些瞻仰学生们的交谈,她得知了孟义的生平事迹。
寒门出身,天赋异禀,位居丞相,却清高自持,不为官场折腰,于是四十五岁之后,毅然辞官归隐。
哪怕有很多人仰慕孟义的才华和操行,想要拜访,也始终找不到孟义的居所。
而为了避开众人,孟义也始终低调。
这种做法让孟义变得更加神秘,却也更令学子们心生向往。
就像在追逐一个永远看不见的偶像一样。
积年累月,产生了巨大的明星效应。
但凡哪儿传来了孟义的传闻,必然会吸引一大堆学子前往。
这架势,就跟唐朝的李太白一样。
所以,孟义亲自出现在她的饭馆,还亲笔挥毫写诗,后续带来的效益孟义自己肯定很清楚。
但他还是来了,甚至手里居然还拿着她出的诗集。
惊才绝艳如孟义,柳金枝并不觉得他会为诗集打动。
那是谁让孟义来的?
又是谁把诗集送给孟义的?
思来想去,柳金枝挎着篮子站在黄师道家巷门口。
春光流转,此时已快是暮春时节。
巷门口那棵老槐树结出的槐花越发金黄饱满,黄师道与一名小童正站在槐花树下,一人提篮子,一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