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如何配享太庙(科举): 40-5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炮灰如何配享太庙(科举)》 40-50(第12/23页)

呢?何况你先生有了正经的活计,你也该高兴才是。”

    段之缙用棉衣外边罩着的孝衣擦脸,眼角和两个腮都被擦得红彤彤一片,像是戏台上的丑角。

    邹文叹一口气:“二十七个月之后不就回来了吗?有什么可伤心的。以后你们秦先生进了王府,都是我来伺候他,赶紧放心吧。”

    自从王虞决定回江南后,秦先生的去处便成了一个问题,秦家根基全在京城,就是这顺天府人,秦先生也不可能跟着段之缙在江南呆两年多。

    段之缙试探性地提起这个问题时,秦先生也没什么别的打算,左右这些年也攒了不少钱,就算是没有钱回去吃爹娘兄长的饭也无甚大不了的。段之缙却劝他以皇孙先生的名义入端王府做幕僚。

    秦先生笑话段之缙太看得起老师,段之缙却明白秦先生是不想和权贵交往过甚。

    但自古以来就是风险有多高回报有多大,更何况端王能不声不响地把九门提督忽悠到自己的阵营,还能在事情不明的时候宫变上台,绝非等闲之辈。

    明明已经开了天眼能够预料到这支股票只涨不跌,为什么不买?更何况秦先生日后也会做新皇的心腹,早一步晚一步无所谓。

    正好明年五月份就是端王的二子六岁生辰,过了生辰就得请先生正式授课,端王如此喜欢秦先生,一定愿意叫他任自己儿子的老师,到那时逆书案也结束了,据自己所知不会再有什么风险。

    于是段之缙劝道:“含章兄应当跟先生提过,端王想着先生呢,先生为何要妄自菲薄?更何况先生了解我,我何尝不了解先生?您是为天下万民做官的,要不然也不会去想什么审讯之法,也不会跟当今顶着干。端王我虽然不甚了解,但我想他愿意拼凑当年先生的法子,应当不光是为了表功,先生也能通过端王再为朝廷出一出力。”

    秦先生讥笑道:“朝廷如此待我,我又是何苦呢?”

    “学生所言朝廷,却不是当今的朝廷,而是万民的朝廷。即便是当今的朝廷,有先生这样的人也能叫万民少受些苦。”

    秦行缄默,最后叹一口气说再考虑一番,到今日终于定下了,等着明年端王儿子延请先生的时候,若端王还有此打算就去王府谋一份差事。

    此时邹文以为段之缙是舍不得自己的老师成了别人的先生才做出一副哭哭啼啼的小儿态,哄他放心。

    段之缙瞥一眼邹文,想道:“我有什么好不放心的,该不放心的是你,很快逆书一案案发,得亏你是极得端王喜欢的笔帖式,要不然刑部大牢的刑具能把你的骨头打成碎渣子。”

    再看看这个陪着自己忙前忙后的倒霉鬼,问道:“含章兄,若是去你们王府做幕僚,每日要干什么?”

    邹文想想:“王爷有事情的话会叫他们来商讨,没事儿就住在外院,只要不给我们王爷惹麻烦就成。秦先生就不得闲了,白日得给我们二公子上课。”

    “我还以为要替你们王爷整理文书呢。”

    邹文嘲笑一声:“朝廷的事情只能是王爷和幕僚们说了,幕僚才能知道,因而是不会叫他们碰文书的。整理文书、替王爷执笔这样的活都要我们笔帖式来干。”

    段之缙哦一声,笑道:“那你们可得打起精神,别把不该放的东西放进文书里。要是第二天一早叫王爷带着《七

    侠传》去了衙门,真是要仔细你们的屁股。”

    邹文哈哈一笑,想一想也有几分道理,得回去和王爷提个醒,不光当晚要查一遍文书,去刑部衙门之前还要再检查一遍方好。

    秦先生看他们两人插科打诨完了,最后叮嘱一句:“你心里再不愿意,也得做出一副孝子的模样,守好了三年孝期。再者,虽说这三年不能请先生读书,可仍要自己努力,经史子集一样不能放过,诗词歌赋叫你媳妇教你,等你回了京去国子监读书,第一件事就是考试,看你入内班还是外班,上哪一个堂去,好好准备。”

    段之缙应下,和送行的二人挥了挥手,启程上路。

    这个年是在路上过的,守着父孝、夫孝大家也没有欢喜的模样,段之缙和两个兄弟还得轮流下来扶棺,因而也不敢加快速度,等着到安平时正月都过了,幸得天气寒冷棺材里头没出气味。

    这一家人就住在王家准备的宅子里,因为戴孝不吉利,也没去看望过王家二老,害怕冲了他们。

    再者也到时候出殡了,没人愿意再守着棺材度日,找了先生推算日子,最近的一日就是二月十六日。

    十六日这一天,阴阳先生选定了吉时,沈白蘋把最后一次祭奠的饭菜装到小瓷罐中抱着,段之缙把铜钱放在棺材下边,又用扫帚扫去了棺材上的浮尘,然后打幡在前,后边抱灵位的抱灵位,拿哭丧棒的拿哭丧棒,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墓地将段成平下葬。

    此后便开始了一直到崇德二十年一月的守孝生活。

    守孝的规矩甚大,除了两个十来岁的小孩子被特许吃肉外,其他人一点荤腥不能沾,更不许嬉笑玩闹。

    尤其是段之缙,装也要装出来一副孝子的模样,连出门见人也不许,整日在屋子里读书或者和沈白蘋探讨学问,能接收的外界信息就是秦先生来的信和郑崑瑛托王章和琼香两个书童跟他说的消息,蒋先生和李大人时不时给他送些书。

    这一世端王顺利得很,也没有因为逆书案被圣上申斥治府不严,叫他先回家生孩子。秦先生在王府混得风生水起,虽然二公子是个不受教的,但幕僚才是他的主业,教书一事多委给另一个先生。

    在此期间,郑崑瑛院试得中案首,是名副其实的小三元,进了府学没多久便有训导相中了他,将自己年仅十六岁的小女许配给郑崑瑛。

    金榜题名,洞房花烛。

    要不说人的好运来了,想挡都挡不住,郑崑瑛入府学才满一年便遇到了三年一次选拔优贡的考试,在段之缙出孝期之前,这人就独自上京参加廷试了。

    等到出孝之日,郑崑瑛已经正式成为了国子监的学生,段之缙也应该回京进国子监读书了。

    不过在回京之前,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分家。

    若不是孝期之内不能分家,王虞绝不会允许自己眼皮子底下还有陈姨娘并她的儿女在喘气,因而趁着缙儿上京之前一定要分家。

    反正出了孝也不用再避讳些什么,王虞叫来了段家的叔伯做见证,自己的嫁妆全归自己所有,段家的财产给两个女孩预留下嫁妆,剩下的东西由亡夫的三个儿子平分,谁也别占便宜。

    没了段成平,陈姨娘也没了腰杆,现在人生地不熟的,也不敢再提什么要求,自然是王虞说什么便是什么,和她的儿女分出去单过,就住在段成平与王虞成婚前的房子里,好歹也算遮风避雨的地方。

    周姨娘无子,一个女孩今年才不满十四岁,段之绪也才不满十五岁,叫他们分出去单过和逼着人家去死没有差别,王虞和他们无冤无仇,没必要逼着他们上绝路。

    再者,守孝期间不能见客,有这两个孩子在身边撒娇卖痴才叫人的日子好过些,王虞也不愿意叫他们分出去,一出孝便叫人请老师,虽然有些晚,但无论是儿子还是闺女都得读书。

    分好了家,去官府另立户籍,京里的秦先生也催得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