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灰如何配享太庙(科举): 50-6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炮灰如何配享太庙(科举)》 50-60(第3/19页)

候再入场。”

    第52章 052乡试录科

    寒来暑往,薄青衫换成了厚重的棉衣,段之缙十一月份的大课终于列上一等,方叙墨的成绩也稳定在二等。端王言而有信,赶在年前求了赐婚圣旨,圣上于除夕宫宴上说定这门亲事,又为誉王的嫡长子纪攸珩聘了方克池的孙女。

    方克池正是方克城的二弟。

    崇德二十年便这样无知无觉地过去了,崇德二十一年伴着大年初一日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到来。

    方叙墨得偿所愿,却丝毫没有放松,年后仍按照以往的作息刻苦学习。不说别的,起码不能叫人笑话郡主嫁给草包,丢了郡主的脸面。

    国子监想要走科举之途的学生也都学得废寝忘食,原因无他,今年逢卯年,三月份要在国子监进行录科考试,录送八月秋闱的考生。

    初六,助教大人特意在讲课前说了这件事。

    “三月十五日大课改为录科考试,应顺天府乡试者均要到国子监应试,六堂做考场。你们仍在博士厅应试。”

    一位名为刘查的同窗起身问道:“先生,若我等不想参加乡试,便不必录科了吧?”

    助教大人蹙眉:“今年朝廷的新规,国子监学生必须参加乡试录科,不参与者有惩。”又看着刘查道:“虽说你们也算正途出身,可也不能全指望着廷试,国子监大多数人还是要走科举之途的。”

    刘查悻悻坐下,其父为内阁大学士刘玳廷,上头还有一个兄长顶立门户,早早就入了工部为官,就把国子监的学额给了这个幺儿。

    乡试,和这些不争气的纨绔子弟有什么关系啊,偏偏非要人家去录科。

    助教瞧众人神色各异,警告一声:“不要以为录科能糊弄过去,不求你们人人都能录送乡试,但求你们无愧于自己。剩下的两个月好生复习,三月十五日做四书文二,经文一,当日交上。此次录科,贡生二等可录乡试,监生一等可录乡试。”

    语罢,又恨铁不成钢道:“争些气,就算不指望着科举考试为官,好歹不要损了你们父祖的威名。”这话便明显是和刘查等人说的了。

    因为上边朝廷的命令压着,无论是有才无才,是否指望科举入仕,学生们都热火朝天地学了起来,准备三月份的录科考试。到二月的大课成绩下来的时候,段之缙已经稳定在一等,方叙墨也进过一次一等,但大家都是没有秀才功名的监生,后者想要录科,还是有些困难了。

    ……

    三月,天气转暖,万物竞发,士子们青衫下藏着一身薄棉衣,乘着清晨朦朦胧胧的光于十五日从国子监集贤门鱼贯而入,远远望去如一弯青河,分支汇入六堂中,国子监的学生们也早早坐进了博士厅。

    进了国子监,还是要按照国子监的规矩来,钟响,发题。

    四书文二,一道单句题,题为:“君子不器”,语出《论语为政》。

    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意指器具各有其用,但是君子内在修养是全面的,因而才能也是全面的,段之缙思考一番,以“器为用,德为本”为主题,撰四书文一篇。

    第二道题便有意思了,是一道截搭题,题为:“百姓皆以王为爱矣,是诚何心哉”。

    两句皆出自《孟子梁惠王上》,讲齐宣王祭祀时以羊易牛,百姓认为王是吝啬,但孟子指出王是出于不忍之心。虽为同一篇文章中的圣贤之语,但两句并不相连,因而是一道截搭题。

    如何破题?若强行将仁政与恻隐两者黏合,未免空泛说教,可若是完全抛开了原文另辟蹊径,则为割裂经义。

    段之缙开始回忆此题的原文,笔尖一勾一画,在草纸上写下了“爱”、“不忍”、“本心”三个词汇。

    爱为私情,不忍为仁心,本心则是天性。

    那便以“本心”为线索,将“爱”与“不忍”串联起来。

    段之缙提笔破题:“心者仁之端,爱者情之迹。百姓见其迹而昧其端,王心之不可测也。”

    然后论述三者,主张“扩不忍而保四海”,暗合“保民而王”的儒家至理,而全篇亦扣住以羊易牛的具体情境,是为“不为古人添语,不令经典支离”。

    第三题则是少见的《诗经》题,更罕见竟然是从《诗经》中出的截搭题,题为:“天生烝民,有物有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前句出自《诗经大雅烝民》,后句则出自《诗经周南关雎》,两句并无联系,也就是截搭题中的无情搭。

    一讲天道,二讲礼法,天道为“理”,礼法则源于“理”。

    段之缙以“礼法本于理”为纲,结合“发乎情,止乎礼义”之说,阐明人伦大义与“理”的关联,实则又是一篇“理一分殊”之论。

    钟响,停笔,收卷。

    等到国子监官员点卷完毕,外边六堂试卷也收齐,先叫其余应试人员出国子监,监生们才得以出博士厅。

    大家考试一天,动了一天的脑子,饭也不得吃,中午送来的饭还摆在膳堂架子上,因而学生们晃晃悠悠前往膳堂,多少用些凉茶冷饭垫吧垫吧。

    膳堂里闹哄哄,全是讨论试题的声音,监丞李文瀚坐在独属于他的位置上看书,仿若未闻。

    段之缙先喝了一碗冷汤,这才上了些精神气,脸上血色充盈,戳戳大口啃饽饽的郑崑瑛道:“德润兄,你第二题如何破题?”

    郑崑瑛一口清茶送下口中的食物,回忆一番说道:“心不可见,而于爱见之;爱不可诬,而于心白之。”

    其他人私语一番,段之缙赞道:“这个好,朱子强调心统性情,此句心为体、爱为表,还能阐发教化百姓的道理。”

    徐明宣点头:“前句尾‘见之’与后句首‘爱’字相钩,如榫卯紧扣,不见松散。”

    几个人把自己的破题之法分享给同窗,虽不说尽善尽美,但也深合理意,起码可入一个中等。

    但是若仅为中等,怕难以顺利乡试。

    方叙墨出身和旁人不同,他家中两位中堂大人,端王又是他的未来岳父,因而总能探听到旁人探听不到的消息。

    “我祖父说,这次录科不会很严格,起码国子监要多录。”

    众人面面相觑,段之缙问道:“这是为何?”

    方叙墨一边把碗里的姜丝挑出来,一边答道:“我祖父说,朝廷要国子监所有人参与考试的原因,就是因为国子监廷试选官者,于书、经两者有缺,是学风不昌的缘故,因而强迫录科以正学风,也算是激励监生们读书。而为了叫乡试的人多些,通过录科的人也会多些。”

    他说着,声音突然小了下来,做贼一般四处张望,叫众人往身边凑,“等会儿我们一块儿去‘茶居’聚一聚,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同你们讲。”

    茶居是国子监附近茶馆的名字,风雅之地,国子监学生们常去集会。

    反正饭也吃得差不多了,几个人好奇心顿起

    ,收拾了桌子就跟方叙墨去茶居,郑崑瑛只和段之缙相熟些,也不便跟着去,因而先行离开,剩下四个人一起去茶居,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