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渊而危: 110-120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临渊而危》 110-120(第10/19页)



    他轻声开口,抬眸看向她。

    “姜道长。”

    姜让尘应了一声。

    乔长生又慢慢谈起当年姜辞盈与自己母亲的一面之缘,聊起当年煮茶泼酒,醉得不知今夕何夕。可惜这么些年一个身居儒宗,一个再未出过日月山庄,竟然再为见过一面。

    乔长生问:“一年不见,不知姜道长是否去见了故人?”

    姜让尘颔首:“尚未。不过拜别公子后,就欲前往儒宗。”

    “原来是这样。”

    乔长生微微仰头,开口。

    夕阳如血,浑圆的落日照亮他的那双眼睛,似有星火。

    “我有两件事欲托姜道长。”

    **

    “头一件事便是让我带着他的信物前来儒宗,为百越巫祝正名。”

    “福生无量天尊天尊,乔公子的信物还是在出门之后,那年老的门房悄然拉住我,塞给我的。”

    “还有一句话,是乔公子在最后特意让我转告给师姐的。”

    姜让尘看向姜辞盈。

    “他说,日月山庄辞富山海,却比不得儒宗一页君子帖。”

    第116章 宿烟深映广陵城

    山脚下,孔府。

    姜让尘来儒宗已是第二日。

    暮色渐沉,天色悄无声息地暗了下来。孔府的侍女提着灯,沿着回廊缓步而行,一盏一盏挂好檐下的灯笼。

    暖黄的光晕在夜风中微微摇曳,映得青石街道上光影斑驳。细碎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府邸中回荡,衬得这座天子近臣的居所愈发清冷。

    孔成玉案头堆积的文书如山,她要做的事情太多,然而不知为何,乔长生让姜让尘千里迢迢带来的“君子帖”三个字,却一直在她脑海中挥之不去。

    君子帖。

    孔氏这两代人都与这三个字脱不开关系。

    当年郭郡在荥阳城破之时写下一页书帖,后被魏海棠带到儒宗,天下为之震动。

    而姜夫人听闻君子帖事迹,于徐州铸剑一把。

    姜辞盈感慨郭郡的事迹,主动请缨送往儒宗,而就是这一行,在江湖上潇洒独行的剑客被孔怀素一眼看中,被一封道牒困在了儒宗。

    窗子敞开,孔成玉坐在一眼能望到儒宗灯火的地方。

    她面前摊着一本书,眉间隐现倦色,支着头闭目,似是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久,门外传来极轻的叩门声。林枕书推门而入,捧着一叠新送来的文书。

    月光如洗,清风四合,林枕书没听见孔成玉的回应,目光不由抬起,正看见孔成玉在窗边休息的场景。

    “……”

    林枕书知道孔成玉这些天忙于政务,一刻不得闲,他犹豫片刻,正要悄无声息离开,却不想正好一阵夜风吹过,一旁的珠帘被吹得撞动,桌上的书也被翻开,在窗边哗啦啦作响。

    孔成玉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是明亮的烛火。她略微不适地皱起眉头,瞳孔在烛火的映照下像是鎏金所铸,幽深而不可捉摸。

    “……”

    静了不过一瞬,孔成玉抬手合上面前的书,丢在一旁的书堆中,拿起林枕书刚送来的文书。

    眼前成垛的书堆出现一点空缺,孔成玉抬眸,恰好与欲言又止的林枕书四目相对。

    孔成玉顿了一下,看着他,声音尚带几分沙哑:“有事?”

    林枕书:“……”

    他沉默了片刻,而后摇了一下头。

    林枕书知道孔成玉不喜欢身旁有人侍奉,他也实在没有什么理由呆在这里。无事可做,他只默默捡起孔成玉刚刚丢开的那本书,在桌上轻轻跺了几下,迟疑想,要不要劝孔先生歇一歇。

    却是孔成玉抬起头来,扫了他一眼,语调平淡:“你想说什么?”

    “我……”

    或许是常年为人师表的缘故,孔成玉的问话总带着几分不容搪塞的威严。林枕书喉结微动,下意识低下头看向手中的书册,当他看清封面,动作突然顿住,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先生刚刚在看《太白诗集》?”

    孔成玉朱笔一抬:“……”

    一年前,魏危曾经拿着这本诗集来尚贤峰,问其中百越字迹的来历。

    孔成玉带着她到自己母亲处,发现当年这批送来儒宗的书册其中都盖着印章,她总觉得这其中不是巧合。

    初遇之时,孔成玉欠魏危一个人情,虽然魏危如今已未必在意,但秘密不得解开,人情就不算还清,久而久之就成了心上的一根刺。孔成玉百爪挠心似的在意,偏偏又不得其法。

    从尚贤峰到孔府,从与云胧秋见面到如今回到青城,孔成玉的书房一直放着太白诗集的复刻本,连着日月山庄那一批书一起,时不时拿出来翻开,竟也算难得的休息时刻。

    不过这些没有必要与林枕书解释。

    孔成玉在砚台边缘顺掭去多余的墨,理顺笔锋,平静开口:“这些天辛苦你了。”

    林枕书闻言一怔,有些受宠若惊,语气真挚:“我……我受教于先生,能为当世开太平尽一己之力,怎么能说辛苦?”

    “……”

    孔成玉神色有些古怪地看他一眼,虽然说得不算错,但是这小子也确实好骗,实诚到有些没心眼。

    她搁下笔,沉吟片刻,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块令牌:“我知道你之前闭门修学,等忙完这阵,明鬼峰有天下藏书,你若是需要,可以自行借阅。”

    开阳天禄阁,青城明鬼峰,天下藏书尽收录于此。林枕书自然知道这枚令牌的分量,连忙双手接过。

    孔成玉又道:“若书上有什么不解的,明鬼峰有专精各科的博士可为你解惑。”

    话音落地,林枕书却没有立即应答。孔成玉抬眼,见他容貌俊秀的脸上难得露出矜贵的神情,倒也不自负,只是瞧见孔成玉的视线移过来,他微微抿唇,隐隐透出对此的自信。

    “昔年百僚毕会,戴侍中夺席谈经,重坐五十馀席。我虽不敢与戴侍中比肩,但自问在经义研讨上,当不逊于当世博士。”

    许久不见当时在茶室里与诸儒激辩的那个愣头青,孔成玉轻笑几声,搁下笔,问他:“并不逊色?”

    林枕书自矜作揖:“先生尽可考校。”

    孔成玉动作顿了顿,开口问道:“《春秋》有多少字?”

    林枕书:“……”

    林枕书眸光有一瞬的懵,还没反应过来,又见孔成玉轻笑,接着问:“《韩非子》多少字?”

    林枕书迟疑了下才开口:“先生……”

    “天下藏书大家,除了收集、整理、抄录、入藏之外,往往自印有家刻本,编撰者因书籍排版,对字数自然了如指掌。”

    孔成玉随手翻起一本书。

    “林枕书,我见过许多天才。但前人呕心沥血整理考据的书不是供天才飞升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