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阅读的是
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别逼朕登基》 完结&番外(第18/19页)
精神失常,便叫人把太后“请”了出去。
那些太监对待太后的方式并不客气,现场百官之中,也不乏一些正直的人,却没有一人敢为太后说一句话。
她那时便知道,权力能颠倒这世间一切的黑白,是非。
能让人眼睁睁看着鹿,却说成是马。
她从小便生活在大权在握的长辈们无限的宠爱,以及这些长辈们缺席之时,外敌对她的威胁与恐吓之中。
她懂得权力的滋味,更懂得权力缺失的滋味。
她想要权力。
这权力并不单单只是皇位,而是像二叔叔一样,能通过控制李青和李茂,从而控制整个北境边防军的能力。
是能像控制自己的大臂、小臂,进而灵活控制自己的手指一般,能够控制整个国家机关的能力。
她希望这世间黑便是黑,白便是白,是是是,非是非。
“我想要!”她很肯定地道,“我不怕难,我也不怕死,可是!”
周祈安问道:“可是什么?”
她想起爷爷驾崩之时,奶奶曾嚎啕着对她说,为什么她不是个男孩子,如果她是个男孩子,或许就能避免这一切。
这是奶奶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说这样的话,却让她记了很久。
“可我是女孩子”周惠栀道,“文武百官,恐怕不会同意。而且我也在想,女生是不是天生就不太适合做这些事”
周祈安问道:“你还记得谭小阿姨吗?”
周惠栀道:“当然记得!”
“她那办事能力,可完全不输任何同等资历的男子,甚至可以说是遥遥领先。”
谭玉英今年才二十七岁。
二十七岁,单是能考中进士,混个芝麻小官,便已能谈得上是年少得志。
可谭玉英,已经能独挑大梁,前阵子和赵秉文兵分两路,独自去了江南推行计口授田。
江南一直是周祈安最担心的一个地方,不过谭玉英自己便是江南人,又出身名门,对江南各方势力之间的矛盾了如指掌,因此也处理得格外灵活,让人不得不服。那一手文章,在朝中更是首屈一指,不仅笔力苍劲,文字也灵秀细腻。
“所以栀儿,”周祈安道,“就像文帝有文帝的优势,武帝有武帝的优势,男帝有男帝的优势,女帝也会有女帝优势。又或者,根本不需要分什么文帝武帝,男帝女帝,你可以有你自己的优势。”
周惠栀问道:“是真的吗?”
周祈安道:“当然是真的了。”
第262章 番外(六)
此次谈话过后,周祈安便叫栀儿每日到宣政殿耳房旁听朝会,并开始布局立储之事。
但此事任重而道远,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事实上,从他一开始规定女子也可参加科考时,便遭遇了不少阻力。
好在他是个实权皇帝,朝中几大重臣,如周权、赵秉文、张进,家中刚好又只有一个女儿。
也不知是这三人思想较为开明,还是屁股决定脑袋,还是两者兼有,总之,赵秉文从一开始便是此政策的坚定支持者,周权、张进在他稍加劝导之下,也对此表示了支持。
那么剩余官员的意见,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他能开导的都开导,太愚昧的便冷落,又愚昧又自私的,便干脆找个理由罢免掉,就这样将此事敲定了下来。
但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永安元年那一场科考,周祈安下令,叫各地地方官动员当地女子踊跃报考。
可别说动员到不到位了,某县竟还发生了有女子前来参加考试,但当地县衙拒绝让女子入内的恶性事件。
若单止于此,这件事恐怕还闹不到周祈安耳边来,更过分的是,女子在被拒绝入内后,拿出了皇榜与县衙辩驳,可该县县令却以扰乱考场秩序为由,将该女子打入了监狱。
革命便是一个阶层推翻另一个阶层,而这就是一场革命!
他要把这政策推行下去,便不得不削减其反对势力。
女子可以在计口授田中获得与男丁相同面积的田地,可以成为户主,可以独立做生意,可以参加科考,可以入朝为官,这些都是周祈安的基本国策。
他既已做了皇帝,便要减少剥削与压迫。
盛国五千七百万人口,有三千万人是女性,而这三千万人也同样是盛国的子民,与另外那两千七百万人并没有任何的区别。
他因此事,在朝会上、在奏疏中,也与大臣们吵了大半年,该说的都已经说过了。
时至今日,若还是有人连这一点都不能认同,还要千方百计地加以阻拦,那不好意思,至少在他这一朝,他不需要这样的官员。
周祈安借此案件在朝中大发雷霆,说如此忤逆他的旨意,是想造反不成?
皇榜都拿出来了,县令还敢置若罔闻,显然是没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他要以谋反罪论处,判这县令一个满门抄斩!
当然,这其中多少有演戏的成分。
但他就是要让天下官员都知道,女子可以科考入仕,此事已成定局,若是敢阴奉阳违,阻挠政策推行,最严重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许多一开始反对此政策的官员,也觉得这县令做得离谱,一句话都不敢说。
下了朝后,周祈安又觉得按谋反论处,的确有些牵强,牵强便有违法制,便又召见了萧云贺,叫萧云贺亲自跑一趟,去查查这县令。
如此霸道的地方官员,所犯之事,想必也不会只此一件。
而这一查便查出,这县令出身当地豪族,官是买来的,又收受贿赂,与当地大家族沆瀣一气,鱼肉百姓,其家里人平日里也横行乡里。
周祈安便判了他死刑,判乐其全家流放。
因此事,到了第二年南方恩科时,地方官员便不敢再懈怠,纷纷展开了积极的动员。
但遗憾的是,这一年女子报考人数虽有显著增长,却仍无一人杀进了会试。
这也在周祈安预料之中,毕竟自古以来的官制便是如此。
大户人家再是重视对女儿的教育,教导女儿读书,教的也不会是能科考入仕之书。
可若一直这样下去,群臣势必会以此为由头,说女子本就不适合科考,要他修改政策。
他便时不时请张鸿雁,还有其他一些名儒入宫“论道”,在虚心求教的同时,也谈谈闲事,叫他们推荐一些女性“生源”前来报考,并鼓励他们招收女性学子。
于是到了永安四年,在南北统一后的第一场全国性科考中,终于有女进士诞生了。
还不是一名,是两名。
其中一名是张鸿雁世交故旧的小女儿,也是在张鸿雁游说之下,才来参加科考。
但她不愿为官,考中进士后便事了拂衣去。
而更让人惊喜的是,除此之外,竟还杀出了一匹纯黑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