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逼朕登基: 完结&番外

您现在阅读的是鱼骨小说www.yuguxs.com提供的《别逼朕登基》 完结&番外(第19/19页)

 这位女进士也是个传奇,她出身官宦世家,结过婚,有孩子;只是丈夫宠妻灭妾,娘家又逐渐式微,因此在婆家并不幸福。

    周祈安称帝后,规定女子也可提出和离,和离后户口可以牵回娘家,也可以单。

    可她提出和离,婆家却不允。她闹到了县衙、州府都无果,最终还是一个人跑到了长安,去击了大理寺的鸣冤鼓,这才把婚给离掉,自己做了户主。

    和离后,她先是开了个小面馆谋生,后听闻女子可以科考入仕,便一边开店一边准备,结果一考便考中了。

    恰好谭玉英也快回来了,周祈安便把她安排到了户部,交给谭玉英来带。

    就这样慢慢地,女子读书已蔚然成风。

    朝堂中,也逐渐可见女子的身影,礼部也设计了女性官服,颜色与纹样与男子相同,只是版型与冠帽略有不同。

    周祈安便想,也是时候将立储之事提上议程了。

    ///

    这几年来,朝臣催促他立储的声音从未停歇过,说尽早立下储君,天下方可安定。

    只是他一无子嗣,二无宗亲,能立谁?

    朝中官员嗅到了机会,便也没少往这方面动脑筋。

    一开始是进献美女,眼看美女无用,便又转换了策略——改为直接进献儿子。

    大体方式便是,制造自己的儿子与他见面的机会,而后在他面前百般展现孝顺、聪慧、贤良、爱民等优良质量。

    他也听到了底下人的风声,说他这皇帝便是义子登基,他又没有子嗣可立,将来也极有可能传位给义子。

    这些孩子,有些的确不错,至少在他面前表现得还不错。

    但他也只是一笑置之,赏几块糖了事。

    于是底下人再次改变了策略,看他自己不生,也不准备收义子,便纷纷自作主张,开始在民间为他寻找他失散已久的“宗亲”,而这中间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有个地方官员与吏部侍郎有同窗之谊,便向吏部侍郎“献宝”,说自己协理的州府中,有一户人家竟是皇帝的远方堂叔。

    那吏部侍郎看到了机会,忙把周祈安远方堂叔一家都请到了长安,又从这堂叔的孙辈中挑了个眉眼周正、品行也不错的,养在了自己府中进行教导。

    就这样教了一年多,觉得教得差不多了,那礼部侍郎才向周祈安提及此事,只等着周祈安召见他们,而后让那孩子在周祈安面前大放异彩。

    但周祈安并未召见,反而大发雷霆,直接罢免了那吏部侍郎的官职。

    否则“上有所好,下必从之”,各地必将纷纷掀起进献宗亲的热潮。

    而这些宗亲,一来真假难辨,二来,他的确也不感兴趣。

    他也厌恶这些官员们的心思。

    周权为他登基立下了汗马功劳,凭什么以为自己家中是儿子,而周权家中是女儿,又或者,觉得跟他沾了那么一点血缘,便胆敢肖想这皇位,肖想从龙之功?

    总之,无论是进献美女的、进献儿子的还是进献宗亲的,最终都没讨到便宜,只讨到了周祈安的冷眼。

    如此过了一两年后,便再没有人敢做此事。

    于是一切又回到了原点,立谁为储?

    一次朝会,公孙昌见此事拖了六年也没有结果,且越拖越没有希望,便痛哭流涕,说储君不定,将来万一有个什么万一,转眼便又是一场天下大乱!

    叫周祈安要么自己生一个,要么赶紧过继一个,否则便一头撞死在这大殿上!周祈安这才第一次表露自己的心思,问道:“那么立镇国公主如何?”

    公孙昌愣了愣,一方面想着,怎么可以立公主为皇储?一方面又想着,怎么不可以立公主为皇储?

    他问道:“皇上为何”

    周祈安道:“她是祖皇帝的外孙女,是开国上将周权的女儿,而我没有子嗣。她身体健康,智力正常,除此之外,还需要别的什么理由吗?”

    听了这话,群臣纷纷道:“可女子怎可为君?”

    周祈安道:“女子既可为官,又为何不可为君?”

    总之,与朝臣拉扯了大半年,到了永安六年年末,周祈安终于册立了周惠栀为皇储。

    周权、李闯、怀信、怀青、褚景明、阮迁等武将,以及公孙昌、赵秉文、张进、谭玉英等一众肱股之臣,都对此表示支持。

    他又迅速组建了内阁,将周权、公孙昌、赵秉文、张进四人设为了阁臣,叫公孙昌出任首辅。

    他又将年轻干臣,如谭玉英、阮迁等,都派去给储君上课,等三五年后,周权、赵秉文、公孙昌等人纷纷退隐,他再把这些人纳入内阁,这些人便会成为支持储君的新生代政治力量。

    他目前也还年轻,起码还能再健康工作二十年。

    这二十年里,盛国的氛围会越来越开放,大家对女君、女官的接受度会越来越高,如此一来,等他百年之后,储君便可坐稳这皇位。

【请收藏鱼骨小说,yuguxs.com 努力为您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